往往是剛到這家還沒喝兩口、聊兩句,又被兒時的夥伴一個電話叫去猜拳喝酒;還沒喝一會兒,另一個電話又來了,又繼續到下一家吃菜喝酒。
喝著喝著,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兩個人又變成三個人到最後,一大堆人從一個屋裡出來,呼啦著又湧到另一家裡歡暢共飲。。。。。。
陳渝家裡也不例外。
女兒放了寒假也回家了。放假時陳渝忙著改造地塊,還是鄭冬梅開車回市裡接回來的。
從中午開始,家裡就忙著準備年夜飯。
母親馬慧和女兒負責擇菜、洗菜、為柴火灶燒火,鄭冬梅負責炒菜。
經過一下午的忙碌,家裡八仙桌上,碟上加碟、碗上疊碗,擺滿了一大桌各類葷素食物,
5點左右,陳興林開始了農村吃年夜飯前的傳統風俗——拜祭祖先。
家鄉的規矩是:年夜飯必須請祖先先吃!
在祖先未吃之前,任何人都不得吃年夜飯的任何食物。否則,就是對祖先不敬!
拜祭祖先有一套固定的流程。
一般,每家的正屋的堂屋正中牆壁上,都設有香龕,擺放“天、地、君、親、師”神位。
在香龕下方,擺放一張八仙桌,八仙桌上方、左方、右方這三方,每方分彆擺兩副碗筷和酒杯。
另外,在正屋外自家的曬壩上,放一張小條桌,擺上幾樣葷菜、三副碗筷和酒杯。
待所有的飯菜上桌,陳興林作為一家之主,就開始上香、燒錢紙,分彆斟酒三次。
燒錢紙時,要輕聲請逝去的祖先回家吃年飯,一般從已逝的近親開始。
陳興林這時一邊輕聲念著、一邊磕頭:“爸、媽,回家吃年飯了!”
“爺爺、婆婆,回家吃年飯了!”
“曾祖、曾祖母,回家吃年飯了!”
“各位陳氏先祖,回家吃年飯了!”
三磕九拜後,禮成。
整個過程莊重肅穆。
請完祖先後,就是放鞭炮。
鞭炮一響,宣告這家的年夜飯正式開始。同時也告訴親朋好友,可以來我家串門了!
而在這之前,陳興林和陳渝已經先到二爺陳永才家裡吃過轉轉年夜飯了。
今年陳渝家裡的年夜飯格外熱鬨,一家人才剛開始吃,二叔就來了,幾句祝福、幾句閒聊、幾筷菜下肚,就去趕另一家年夜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