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望的命令下達。
當天晚上就開始了征兵事宜,其實就是轉合同,正式簽署合同,在伐木場曬得皮膚黝黑的年輕人們,幾乎是以打破頭的氣勢。
在爭搶征兵合同以及紅色的印泥。
他們壓根就沒看上麵的合同內容,哪怕有人跟他們講,他們也夠嗆明白的。
文化水平不是很高,敢出來搏命。
完全是因為家裡窮。
江望在這裡最大的成就,就是他攢了將近兩百三十多名堪稱精銳的老兵,其中一些,在退伍前都擔任班長,排長,連長這種職務。
填進去就能建立指揮體係。
這些新兵更是直接扔進訓練場,體能絕對沒問題,能乾伐木這個行業,身體素質差了。
那是真能累死人的。
不是誰都能拎著油鋸猛乾七八個小時的。
同時,儲藏在倉庫裡的重型裝備也全都拖拽了出來,其中還有兩門85毫米的加農炮。
蘇製d44式85毫米加農炮。
還是江望從那艘軍火貨輪上帶下來的戰利品,都是毛子貨,當然組成火炮營。
主力炮還是那台130毫米加農炮。
買了這麼多裝備可不是看著玩的,就現在山上的裝甲車,以及篷布式運輸卡車。
足夠江望組成一個機動加強營。
而事實上,江望就是這麼考慮的,他手頭的老兵和新兵,要是說打下一個城市有點難。
但是把某個關鍵的地方給他爆掉。
那是輕鬆無比。
一個加強營的精銳,在邊三角橫著走都行,而這個地方,江望就放在了孟卡!
達邦上麵的一個城區。
在景棟的正北方,選擇那裡倒不是因為政府軍在那裡駐紮了多少人。
而且那地方是個十分重要的區域。
那是緬北地區,進入邊三角的最後一個門戶,也是佤邦和撣邦的交界地。
那地方有政府軍的永久軍營。
而且,那地方還屬於北撣邦軍管轄範圍,交通要道,混亂之地。
負責管理的是北撣邦軍委會。
北撣邦,佤邦這些軍閥的稱呼,聽起來似乎是跟政府軍不死不休的存在,但事實上。
並非如此,這有點類似於常申凱大總統頒布的改旗易幟,大家都是勃磨軍隊。
但實際上,都是各管各的。
軍閥管轄的特區,完全就是自治區,勃磨政府是沒有權利乾預的,至於打過去。
勃磨政府軍要是有這個實力,早就統一了。
所以,這軟柿子,江望也想捏一下。
在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