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秦思源整理衣冠,諸事妥當後,前往數裡外的養濟院。
這裡是收留孤兒之所,院長是他的母李秀娘,然今日前來,並非來看望孩童,而是探望福伯。
自養濟院創立,福伯便主動前來,他一生無兒無女,暮年唯願與孩童相伴。
此時,養濟院內,眾多孩童已然起身,每日晨起,洗漱罷,便開始跑步。
秦思源對提升民眾身體素質頗為執著,不單要求軍人每日晨跑,學校亦須如此,養濟院亦不例外。
除身體欠佳者,孩童們每日皆要晨跑三到五裡,而後方可進食早餐。
秦思源抵達養濟院時,董屠已在等候,此這個高手也算是傾儘所能,不但參與編撰武術要訣、培養用刑人,更鑽研醫術,成一代名醫。
因為他對人體構造了如指掌,折磨人時手段了得,醫治人也很在行,何況他還去醫學院論道了很久。
“大人,您來了”,董屠行禮,態度恭敬。
秦思源點頭示意,“我來探看福伯,他近況如何?”。
“不容樂觀”,董屠回道,“他年事已高,身體素質急轉直下,恐時日無多”。
秦思源默默點頭,目光掃過已然開始晨跑的孩童,“這些孩子呢?聽聞前段時日,有十數人離世?”。
“正是”,董屠麵露悲戚,“都是因為逃難途中受傷,傷病加上饑餓,沒有救回來”。
秦思源神色凝重,語氣嚴肅,“董師傅,你要多多費心,養濟院如今有近兩萬孩童”。
“務必培育出一批良醫給他們治病,還要讓他們養成優良生活習慣,此乃關乎大業之事,不容有失”。
“大人放心”,董屠誓言鏗鏘,“屬下必全力以赴,保他們健康成長”。
秦思源不再多言,目光幽遠,“待他們長成,我便可得一批忠誠、博學且守規矩之人才,此事關乎千秋大業,萬萬不能掉以輕心”。
董屠再次鄭重承諾,他深知此事之重,否則亦不會被委以此任,足見對其重視程度。
此處的都是孤兒,得秦思源收容方得存活,既供其衣食,又授其學識與技能。
養濟院更是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實際上來說,這裡就是保寧府的後備人才搖籃。
秦思源瞧了一眼孩童們的訓練,而後大步邁向福伯所在庭院。
此刻福伯,已經沒有事務纏身,獨自在一庭院休養,他喜聽孩童歡聲笑語,秦思源數次邀他回秦家莊,皆被婉拒。
庭院之中,福伯已然起身,於庭院內緩緩踱步,一眉清目秀年輕人在旁攙扶。
秦思源於門口佇立,凝視庭院內的福伯,不過半年未見,福伯已是須發皆白,麵容憔悴不堪,儘顯老態龍鐘之態。
“大人,福伯似是內臟有疾,屬下也無計可施”,董屠在旁低聲言語。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