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倫穩了穩心神,艱難地問道:“既然局勢如此,你們大可直接攻取成都城,又何必讓老夫跑這一趟?”。
話語中滿是怨氣,成都城裡想迎接新主的大有人在,他一個老頭子如今根本壓不住局麵,喊他來純粹是折騰人。
秦思源擺了擺手,解釋道:“並非故意折騰您,我們是想和平接收成都城。這裡畢竟是四川的省府,我們不想引發太大的混亂”。
張倫平複了一下心情,他是個識時務的人,隨即問道:“你們希望老夫如何配合?”。
秦思源滿意地點點頭:“這就對了,伯俊,給張大人看看吧”。
林伯俊心領神會,雙手將一份文書遞給張倫。
張倫接過文書看了起來,可由於年紀大,保寧府的文書字體又小,看得十分吃力。
秦思源見狀,貼心地吩咐人給張倫送上一副老花鏡。
這老花鏡和望遠鏡都是蘇州人孫雲球製作的。
秦思源的商隊每到一處,都會打聽哪裡有能工巧匠,孫雲球便是被招攬過來的人才之一。
為了挖到他,暗夜組織還使了些非常不光彩的手段。
好在結果不錯,孫雲球舉家遷至保寧府後,得到秦思源的大力支持。
他不僅研製出清晰度更高的望遠鏡,還做出了這種老花鏡,甚至發明了驗光的機械,達到了當時的最先進水平。
秦思源又加以指導,才有了如今這種雙片架在鼻梁上的老花鏡。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這讓秦思源不禁感慨,華夏人聰慧過人,不乏有成為科學家的潛質,隻是封建製度存在弊端,這些人才受權力打壓,無法施展才華。
有鑒於此,秦思源對名下的軍工、民用作坊進行改革,廢除其中官員的實權,讓他們轉為為工匠服務。
所有項目都由工匠發起,審核也由工匠團體負責,一切以事實為依據。
此外,他還設立豐厚獎金,隻要有人發明先進技術,研究團隊就能獲得獎勵,並且細化獎勵分配方式,確保年輕研究人員也能得到實惠,避免獎勵被組織者獨占。
這項政策一經推出,極大地激發了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尤其是年輕人的熱情,也正是這些舉措,造就了保寧府的繁榮昌盛,以及軍隊的戰無不勝。
就拿保寧衛的甲胄來說,同樣的防禦力比官軍的甲胄輕一半以上,這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在戰場上大大提高戰鬥力不說,還減少了傷亡。
還有一些戰場急救藥物,也是士兵們生命的保障,同時還建立了醫護兵製度,給士兵們簡單培訓過戰場急救。
可以說保寧衛能夠取得對官軍的大勝,秦思源名下的這些作坊要占一半的功勞,科技的力量直接就凸現了出來。
張倫有了老花鏡時的輔助,看起來就很輕鬆了,不過他的眼睛輕鬆了,心情卻一點都不輕鬆。
這份文書是蘇明哲和林伯俊根據秦思源的意思擬訂的,算是對成都城這個古老城市的接收、管理辦法,其中就包括了對大明原官吏的處理方法。
良久,張倫緩緩放下文書,澀聲道,“這樣對大明官員是不是有些太嚴苛了?”。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