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有明確的規矩和準則並非壞事。
倘若沒有這些律法的約束,就如同曆史上某些皇帝那般肆意妄為。
以漢武帝為例,他完全憑個人心情決定生死,導致天下人口銳減一半,官員職位大量空缺,甚至連頒布招賢令都難以招到合適的人才。
再看朱元璋,同樣是個隨心所欲、草菅人命的君主,而且還存在明顯的雙重標準。
他對自己家族的人放縱不管,哪怕他們作惡多端,但對其他臣民,則毫不留情地進行抄家滅族。
相比之下,夏國的律法則顯得更為公正和合理。
那句“律法限製了你的同時,也同樣保護了你”,他深表讚同。
因為隻有在律法的框架內,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才能得到明確的界定,社會秩序才能得以維持。
否則,皇帝可以隨意濫殺無辜,下麵的大臣們也會終日惶恐不安,朝不保夕。
就像如今的崇禎朝,崇禎皇帝也是個欺軟怕硬的主兒,對文臣們肆意殺戮,卻對武將們畏首畏尾,不敢輕易動手。
不僅如此,他對夏國律法的研究可謂是深入骨髓,無論是基本法還是貴族法案,他都曾反複琢磨、仔細推敲。
在他看來,如果夏國能夠始終如一地堅守這些律法,那麼所謂“王朝不過三百年”的魔咒或許將被徹底打破。
而且這一舉動對於後世將會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會極大地增強漢族的凝聚力。
畢竟,夏國如今已然做到了這一點,倘若夏國在王朝末年遭遇變故,那麼新的國家若想服眾,就必須效仿夏國當下的做法。
想到此處,傅淑訓霍然起身,朗聲道:“既然諸事皆已議定,那便散了吧,至於能否守住,就隻能看天意如何了”。
言罷,他轉身毅然離去,步伐堅定而有力。
其餘眾人見狀,先是麵麵相覷,稍作猶豫後,也都陸續起身,魚貫而出。
傅淑訓回到府邸後,未作絲毫停留,徑直走向書房。
此時,書房中已有一名年輕人恭候多時,見他步入,年輕人趕忙上前一步,躬身施禮道:“見過傅大人”。
“免了”,傅淑訓隨意地擺了擺手,一臉輕鬆地說道,“本官已經按照情報局的意思,成功地策動了他們”。
“用不了多久,就會有軍隊調進城裡,而且後續還會有大批軍隊前來馳援,完全符合你們的要求”。
站在他麵前的年輕人,顯然是情報局的官員,聽到這話後,臉上露出欣喜之色,連忙躬身施禮道:“多謝大人成全,大王知道後一定會非常高興”。
傅淑訓見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
然而,他心中卻仍有一絲疑慮,忍不住遲疑了一下,開口問道:“夏王要拿下南京,按理說應該是守軍越少越好才對,可為何還要本官把江南的軍隊都調過來?”。
年輕人似乎早已料到傅淑訓會有此一問,隻見他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封信,然後說道:“既然事情已經辦到了這一步,那麼有些事情也該讓傅大人知道了”。
說罷,他將信遞給了傅淑訓,並補充道:“這是大王的親筆信,請大人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