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誰都想不到,傅淑訓這個在明朝官場中如魚得水、前途無量的高級官員,竟然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暗中倒向了夏國。
正是因為有他這個內應的存在,夏國在江南地區的一係列行動才能夠如此順利地進行。
至於傅淑訓為何會背叛明朝,轉而投向夏國,其中的緣由恐怕隻有他自己最為清楚,這無疑是一個充滿曲折和秘密的故事。
沒過多久,傅淑訓便在士兵的引領下走進了營帳。
他的目光剛一觸及營帳內的景象,便立刻被正中央那個端坐的年輕人吸引住了。
無需旁人介紹,傅淑訓便心知肚明眼前之人的身份。
畢竟,在這中軍大帳之中,除了夏王之外,又有誰敢如此堂而皇之地坐在正中央呢?
“見過夏王殿下!”,傅淑訓快步上前,拱手作揖,深深地行了一個大禮。
“傅大人不必多禮,請坐吧”,秦思源麵帶微笑,語氣和緩地說道。
待傅淑訓落坐後,秦思源關切地詢問道:“老人家身體可曾安好?”。
“多謝殿下關懷,現已痊愈”,傅淑訓連忙起身,恭敬地回答道。
秦良玉站在一旁,麵無表情地觀察著這一切。她心裡很清楚,有些事情是不能深思的,因為僅僅從這簡短的幾句話中,就已經透露出了太多的信息。
“這位是秦老將軍,相信你一定聽聞過他的赫赫威名。”秦思源繼續向傅淑訓介紹道。
傅淑訓聞言,趕忙再次行禮,恭敬地說道:“見過秦將軍。”然後,他又補充道:“秦將軍的大名,傅某自然是如雷貫耳。”
秦思源微微頷首,表示認可,接著說道:“好了,不必多禮。現在,你給我講講南京城目前的狀況吧。”
傅淑訓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挺直身子,回答道:“回殿下,南京城如今可謂是人心惶惶,但基本上已經沒有人再有抵抗的念頭了。殿下您可以隨時接管南京城。”
秦思源聽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戲謔的笑容,追問道:“哦?可我記得年前的時候,不是還有很多人態度強硬得很嗎?”
傅淑訓嘴角也泛起一抹苦笑,緩緩說道:“嗬嗬,江南地區已經太平了這麼多年,那些人在富貴溫柔鄉裡沉醉太久,早就失去了應有的血性。”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又說:“而且,江南這些年武備廢弛,一些地方的豪紳們把百姓們當作豬狗一般對待,自然也不會有百姓願意支持他們”。
他說的這個才是真實的江南場景,明末江南地主對百姓的剝削極為殘酷。
他們通過高額地租盤剝農民,通常收取收成的五成以上,遇災年也不減租,還常附加“腳米”“斛麵”等額外勒索。
同時,地主勾結官府,利用苛捐雜稅轉嫁負擔,百姓稍有拖欠便遭鞭打催逼,甚至被強奪土地、家產。
許多農民因無法承受剝削,被迫淪為佃仆,失去人身自由,世代受地主役使。
此外,地主還壟斷當地資源,操控物價,在荒年囤積居奇,以高價售賣糧食,導致大量百姓流離失所,甚至餓死,加劇了社會矛盾。
這些都是明末的真實寫照,這還是江南,物資相對比較豐富天災不嚴重,其餘地方那還更慘,尤其是陝西等地。
很多史書上把這些一筆帶過,就一句“天災、百姓易子而食”,但是到了現實才知道會有多殘酷。
秦思源略微沉思了片刻,然後緩緩說道:“本王並不忌諱談論這個問題,事實上,本王確實未曾經曆過饑餓之苦”。
“然而,這並不妨礙本王真正地去理解和感受那些普通百姓的艱難處境”。
話音未落,他突然站起身來,聲音略微提高了一些:“正因如此,本王毅然決然地對整個製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要讓本王統治下的每一個百姓都能有衣服穿、有飯吃,過上安定、快樂的生活”。
屋內的眾人,包括傅淑訓、秦良玉、林雲等,聽到這裡,也紛紛站起身來,雙手自然下垂,靜靜地聆聽著秦思源的話語。
有些事情,說起來似乎輕而易舉,但真正付諸實踐時,卻往往困難重重。
然而,夏國卻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至少,自從秦思源崛起之後,他所治理的地區,再也沒有出現過百姓餓死的情況。
即便是在這樣天災頻繁的時期,夏國的百姓不僅沒有遭受饑餓的折磨,甚至還能品嘗到肉食的美味,而且生活得更有尊嚴。
秦思源背負著雙手,繼續說道:“許多人在背後說本王背叛了自己所屬的階層,說本王心狠手辣,對自己的族人毫不留情,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不放過”。
說到這裡他停了下來,“但是本王不在乎,說本王虛偽也好、或是彆的也好,至少本王治下的百姓生活得很好”。
秦思源沉默片刻後,緩緩轉頭,目光掃過眾人,沉聲道:“如今大明已是千瘡百孔,百姓生活困苦不堪”。
“本王認為,若要取代大明,首先必須讓百姓能夠填飽肚子,如此方能稱得上是順理成章之事”。
“如果大夏取代大明後,百姓們仍然食不果腹,甚至還大麵積的餓死人,那麼大夏就不配存在”。
他頓了一下,接著說道:“那麼,傅大人,秦老將軍,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本王應當如何處置這些江南的地主豪紳以及那些世家呢?”。
傅淑訓聽聞這些話語,心中不禁湧起一陣激動,他本就是正統的讀書人,年輕時懷揣著濟世安民的遠大誌向。
然而,當他踏入仕途後,才驚覺大明的腐朽已深入骨髓。
官員們貪汙成風,地方上更是一片混亂,皇族、官員、地主等特權階層猶如吸血蟲一般,緊緊依附在大明這座大廈之上,肆意吮吸著它的血液。
如此一來,即便大明身為堂堂大一統王朝,每年仍有大量百姓餓死。
傅淑訓雖有心改變這一現狀,但往往感到力不從心。
直到夏國的出現,他才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
這,也成為他毅然倒向大夏的一個重要原因。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