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掌握了製海權、且擁有蒸汽戰艦進行快速機動和區域封鎖的夏軍麵前,它們的掙紮顯得徒勞。
一艘懸掛著骷髏旗的海盜斯庫納帆船,正借著夜色掩護,悄悄沿著一條偏僻水道航行。
突然,前方亮起了刺眼的探照燈——那是一艘執行巡邏任務的夏軍“海鯊”級炮艇,其桅杆上安裝了利用反射鏡和油脂燈火源的簡易探照裝置。
光柱如同利劍,瞬間鎖定了這艘鬼鬼祟祟的小船。
“是夏國的船!快轉向!”海盜船長驚恐大叫。
但已經晚了。“海鯊”艇的船首炮發出一聲怒吼,鏈彈精準地撕碎了斯庫納船的主帆。
緊接著,一陣密集的霰彈掃過甲板,幸存的海盜們隻能跪地求饒。
這艘曾經劫掠商船、橫行無忌的海盜船,連同其滿載著贓物的艙底,都成為了夏軍的戰利品。
類似的場景在多個海域上演。夏軍戰艦利用其情報網絡和對水文的熟悉,設伏、追擊、堵截,將一艘艘試圖逃竄的敵船逼入絕境。
負隅頑抗者,被毫不留情地擊沉,明智投降者,則被解除武裝,人員押回熱蘭遮城。
海麵上,不時可以看到被夏軍戰船押解著的、垂頭喪氣的俘虜船隊。
除了海上,星羅棋布的島嶼也是潰兵和落難者可能的藏身之處。
夏軍組織了精乾的登陸小隊,乘坐小艇,對周邊較大的、有淡水資源的島嶼進行了係統性的梳篦式搜查。
在一些島嶼的背風海灣或密林深處,夏軍士兵們確實發現了一些狼狽不堪的幸存者。
他們有些是船隻沉沒後,抱著木板漂流至此的聯軍水兵,衣衫襤褸,饑渴交加,有些則是駕著小艇逃上岸的海盜,試圖等待風頭過去。
麵對全副武裝、紀律嚴明的夏軍士兵,這些早已失去鬥誌的殘兵敗將,大多選擇了束手就擒。
偶爾也會遇到小股亡命之徒的抵抗,但在絕對的火力和組織度麵前,這樣的抵抗如同螳臂當車,很快就被肅清。夏軍士兵們仔細搜索著每一個洞穴、每一片可能藏人的樹林,不放過任何死角。
對於海上發現的落水者,無論是聯軍官兵還是海盜,隻要對方放棄抵抗,夏軍都秉承著“救人為先”的原則進行打撈。
這並非純粹的仁慈,也是一種彰顯勝利者氣度、瓦解潛在抵抗意誌的策略。
這些被打撈起來的人員,經過初步審訊和甄彆後,大部分被送往熱蘭遮城外的臨時戰俘營。
與此同時,對重要俘虜,尤其是像範德林這樣的高級軍官的審訊工作,也在緊張進行。
夏軍的審訊官們並不急於用刑,而是利用其心理上的巨大落差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結合已經掌握的部分情報,巧妙地套取著關於荷蘭東印度公司、葡萄牙殖民勢力在遠東的軍事部署、貿易路線、據點虛實等寶貴信息。
範德林最初的傲慢早已被擊碎,在絕望和疲憊的煎熬下,終究還是斷斷續續地透露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
隨著清剿行動的深入,南海北部的航道上,夏軍的金龍旗成為了最常見的標誌。
往來商船——無論是東亞傳統的朱印船、廣船,還是少數被允許通行的南洋商船——見到夏軍巡邏艦隊,無不恭敬地讓出航道,甚至主動鳴笛致意。
他們知道,這片海域的秩序已經徹底改變,新的守護者擁有著無可置疑的力量。
半個月後,當最後一批執行清剿任務的夏軍戰船返回熱蘭遮城軍港時,標誌著這場自熱蘭遮城炮響開始,持續了數日之久的夏荷葡)戰爭,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熱蘭遮城內,工人們正在修複戰爭的創傷,城牆上的彈坑被填補,升起炊煙的不僅是軍營,還有逐漸恢複生機的市鎮。
港口內,桅杆如林,大部分是夏軍的戰艦,也有開始試探性返回的商船。
岸邊的戰俘營規模擴大了不少,裡麵看押著數以千計的聯軍俘虜,他們將在未來的談判或勞役中,為自己國家的侵略行為付出代價。
吳忠國站在修葺一新的熱蘭遮城最高處,眺望著眼前這片已然徹底掌控的海域。碧波萬頃,海天一色,曾經肆虐的歐洲艦影已不複存在。
他手中拿著剛剛彙總完畢的戰報與清剿總結,臉上依舊沒有太多的喜悅,隻有一種重任初釋後的深沉與對未來的思量。
這一戰,打出了大夏的國威,奠定了大夏在南洋的霸權基礎,更重要的是,那噴吐著黑煙的蒸汽戰艦,已經向世界發出了一個清晰而強烈的信號:東方巨龍,不僅已經蘇醒,更掌握了引領時代的力量。
一個全新的時代,正伴隨著南海的波濤,洶湧而來。
硝煙散儘,海疆初定。
昔日飄揚著荷蘭三色旗的熱蘭遮城堡,如今已更名為“台南城”,其最高的指揮室內,迎來了三位決定這場戰爭走向的關鍵人物。
海風透過新安裝的琉璃窗,吹散了室內殘留的些許火焰氣息,也輕輕拂動著桌案上那份墨跡未乾的厚重戰報。
吳忠國卸下了玄色號服外的輕甲,隻著一身深色常服,眉宇間帶著一絲難以抹去的疲憊,但眼神依舊沉靜如淵。
秦二則是一身便於行動的勁裝,腰配長劍,身上似乎還帶著城頭巡視時沾染的塵土與凜冽之氣。
負責軍需、統計與後續事宜的蔡徐坤,麵色凝重地將手中的戰報輕輕推至桌案中央。他的聲音在空曠的室內響起,打破了短暫的沉默。
“此戰,我軍可謂大獲全勝,一舉奠定南海新局,然,自身損傷,亦不容輕忽”。
他頓了頓,指尖點向戰報上的一行數字,聲音低沉了幾分,“戰死、失蹤之將士,計一千三百二十一人,因傷致殘,無法再服役者,逾千”。
“主力戰艦‘擎天號’戰沉,‘定遠’、‘破浪’兩艦結構損毀過甚,已無修複價值,等同報廢”。
吳忠國與秦二聞言,皆是默然,勝利的喜悅早已被這沉甸甸的數字衝淡。
一千三百多個家庭失去了兒子、丈夫、父親,上千名傷兵未來的生計需要安置,三艘凝聚了無數心血與技術的巨艦永眠海底或淪為廢品。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