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忠國眼底的幽然早已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銳利的鋒芒:“大王怕走漏風聲打草驚蛇,才用密令傳訊,這次任務,秦二你領一萬禁衛軍,專司陸上征戰”。
“先以雷霆之勢掃清琉球島上的土著勢力,再趁倭國諸侯混戰之際,從九州島登陸,逐個擊破”。
他頓了頓,指向窗外的海麵,“至於海上,就交給我。我會親自率領水師,封鎖琉球與倭國的海上通道,斷其補給,再以火炮轟開他們的港口,為你鋪路”。
“一萬禁衛軍夠了”,秦二猛地抬頭,“有這支部隊在手,彆說琉球那幾個部落,就是倭國的大名聯軍,我也能撕開一道口子!”。
他攥緊拳頭,仿佛已看見禁衛軍的鐵甲在陽光下閃光,踏平倭國城池的場景。
蔡徐坤也難掩興奮,卻仍保持著幾分冷靜:“倭國地形複雜,諸侯林立,硬拚怕是會陷入泥潭,不如先派人潛入,挑撥他們內鬥,等他們兩敗俱傷,我們再趁機出兵,定能事半功倍”。
吳忠國點頭讚同:“此計甚妙。琉球那邊,可先派使者假意通商,摸清島上的布防,再趁其不備,以水師突襲港口,陸師隨後登陸,一舉拿下”。
他看著二人摩拳擦掌的模樣,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大王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機會,若能拿下這些島嶼,不僅能讓王府的工廠、研究所安安穩穩地發展,還能為大夏築起一道海上長城”。
“與此同時,這些地方裡也會有我們的封地,事關重大,希望兩位多加重視!”。
秦二和蔡徐坤彼此對視,他們的目光交彙之處,仿佛燃起了一團熊熊的火焰,是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憧憬。
“吳將軍放心,我等一定會竭儘全力”,兩人都站起來行了一禮。
吳忠國見秦、蔡二人已明決心,眼中銳芒更盛。他走到門邊,對守衛低聲吩咐了一句。
不多時,一名身著青色棉布直身、貌不驚人卻眼神格外沉靜的中年文士悄然入內,躬身行禮。
“盧主事來了”,吳忠國微微頷首,向秦、蔡二人介紹道:“這位是情報一局的主事,盧之煥”。
“盧主事精研倭國情勢多年,於彼邦風土人情、諸侯糾葛了如指掌,此番謀劃,需他鼎力相助”。
這個盧之煥是一個落地秀才,不過這人精通倭語,對倭國和琉球兩地的事情也非常熟悉,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而且,這個人才是在鄭芝龍麾下證明過的,鄭芝龍覆滅後,他就成了俘虜,經過一番考察後,這才把他吸收進了情報一局。
盧之煥再次躬身,聲音平穩無波:“卑職盧之煥,見過秦將軍,蔡大人,能為王事效力,是卑職本分”。
四人重新落座,燭火將他們的身影投在牆壁上,隨著火焰跳動而搖曳。
吳忠國開門見山:“大王之意,倭國之事,首重‘名分’,強取雖亦可為,然易激起他們同仇敵愾,對我們全取倭國不利,需得讓那些倭國大名,自己開口請我們進去”。
盧之煥立刻接話,顯然胸有成竹:“將軍明鑒,據卑職所悉,如今倭國雖由德川幕府統治,號稱‘天下靜謐’,實則暗流洶湧”。
“外樣大名如薩摩島津、長州毛利等,對幕府心懷怨懟,且地處西南,與我隔海相望,最易入手”。
“而其國內,自‘鎖國令’以來,僅留長崎一港與荷蘭、大明通商,諸多大名失去貿易之利,財政拮據,對金銀渴求更甚”。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精明的算計:“尤其是我大夏如今展現出雷霆之勢,覆滅荷葡聯軍,消息一旦經商船傳入,必在倭國引起巨大震動,恐懼與貪婪,正是我等可利用之利器”。
蔡徐坤若有所思:“盧主事的意思是利用他們內部的矛盾,以及對我大夏武力與財富的複雜心態?”。
“正是”,盧之煥點頭,“卑職有一策,或可稱之為‘驅虎吞狼,趁火打劫’之策,我們可以挑選一兩位有實力、有野心且與幕府關係不睦的外樣大名”。
“比如……薩摩的島津家。他們地處九州,毗鄰琉球,向來有向海外擴張之心”。
秦二皺眉:“如何讓他們心甘情願引我們入內?”。
盧之煥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冷笑:“第一步,示之以威,誘之以利,可派一支小型艦隊,以‘追剿殘敵’或‘友好通商’為名,靠近薩摩海域,適度展示我火炮之威”。
“同時,通過隱秘渠道,向島津家透露,我大夏願意提供他們急需的物資,甚至是一些武器裝備”。
吳忠國手指輕叩桌麵:“你的意思是販賣一些武器裝備給他們,然後挑起他們的內部爭鬥?”。
“將軍明見萬裡”,盧之煥道,“正是這樣,或者以物易物,用他們急需的貨物,換取他們的金銀,特彆是他們掌控的礦山產出作為抵押”。
“我們甚至可以暗示,願意支持他們挑戰幕府權威,或在九州獲取更大霸權”。
蔡徐坤撫掌:“妙!如此一來,島津家實力增強,必然引起周邊大名恐慌,甚至與幕府矛盾激化”。
“戰端一開,他們便更依賴我們的軍械供應,債務越壘越高,然後咱們再賣武器給他的敵人,讓他們自相殘殺!”。
盧之煥補充:“第二步,便是火上澆油,我們可以同時接觸與島津家有仇隙的豐前細川家或肥前鍋島家,同樣提供有限的‘幫助’,讓他們互相牽製,廝殺更烈”。
“期間,我們的商人、探子便可趁亂深入,繪製地圖,收買內應,甚至在石見、佐渡等著名銀山附近,製造些‘事端’,比如礦工騷亂、土匪橫行,讓當地大名無力控製”。
秦二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等到他們打得筋疲力儘,民不聊生,境內動蕩不安時候就是我們的機會”。
盧之煥接過話頭,聲音壓得更低:“那時,便可進行第三步。或是由我們暗中支持的一方,‘懇請’大夏王師入境,幫助‘平定叛亂,恢複秩序’”。
“或是某個被債務逼得走投無路的大名,願意以礦山或領土作為酬勞,換取我們的直接軍事支持”。
“到了那時,我大軍登陸,便不再是入侵,而是‘應邀平亂’或‘索債維權’,名正言順!”。
喜歡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請大家收藏:()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