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還沒入冬,兩家的老人翻找著老黃曆,查出了一個黃道吉日。然後統計邀請的賓客數量,人數很是不少。
有老爺子身邊的老夥計,有葉晨和許紅豆在酒店工作的同事,畢竟他們倆一個是廚房總監,一個是大堂經理,兩人舉辦婚禮的消息發在當初的工作群,直接就炸開了鍋,紛紛嚷著要過來參加婚禮。
這也難怪,畢竟葉晨在酒店的時候,身邊的擁躉一大堆,許紅豆也同樣如此,暗戀她的小夥子說句車載鬥量都不過分。
鳳陽邑村那邊也通知到了,寶瓶嬸和阿桂嬸也都嚷著要過來湊熱鬨,有風小院那些相交的好友就更是不用說了,就連大麥這個社恐,都連夜買了來哈城的機票。
大麥的積極讓葉晨有些愣神,他對著許紅豆說道:
“以後誰再說這姑娘是社恐,我直接大嘴巴抽她。距離辦婚禮還有一個多禮拜呢,她過來這麼早乾嘛?當電燈泡嗎?”
許紅豆在一旁捂著嘴偷笑,打開了自己和大麥的v信聊天記錄展示,然後說道:
“大麥被她爸送的那隻撮把子給折磨的想死,現在有個機會能逃開折磨,她自然要腳底抹油了。”
葉晨看著大麥發的視頻,也不禁被逗笑了,說道:
“城裡養狗真就是不方便,不像農村。不說我們家這邊,就是在鳳陽邑,也不乏養狗的人家。
隻不過那些散養的狗整天瘋來瘋去,累的渾身沒力氣了,自然就沒精神頭折騰了。大麥的撮把子可倒好,整天關在家裡,這樣懶蛋還懶得出去溜,不折騰她才怪呢!”
因為要來的賓客太多,老爺子做主,索性不去哈城市裡的大酒樓去張羅婚宴了,用他的話說,華而不實,還不如在村裡擺流水席呢。
日曆一頁頁翻過,轉眼就到了婚禮前三天。東北的深秋,天高雲淡,金黃的玉米地和火紅的高粱田交織成絢麗的畫卷。葉家小院裡外張燈結彩,大紅喜字貼滿了門窗,一派喜氣洋洋。
“老葉頭,你這孫子有出息啊!“
村裡的老支書叼著旱煙,看著院子裡忙活的年輕人,拍了拍葉老爺子的肩膀,笑嗬嗬的說道:
“在城裡當過大廚,現在又要去雲南開民宿,還娶了個這麼俊的山東媳婦兒!“
老爺子笑得見牙不見眼,手裡不停地點著賓客名單:
“那是!我孫子從小就有主意。就是這來的人比預想的多了快一倍,得再加十桌席麵!“
確實,原本計劃三十桌的婚宴,隨著賓客名單不斷增加,已經擴到了五十桌。酒店的老同事、鳳陽邑的鄉親們、兩家的親戚朋友,甚至連許紅豆大學時的室友都表示要來。整個村子都為之震動,家家戶戶主動來幫忙。
“殺豬嘍!“
隨著一聲吆喝,幾個壯小夥拖著一頭肥豬進了院子。這是老爺子特意養的“喜豬“,足有三百多斤。女人們忙著燒水、磨刀,孩子們興奮地圍著看熱鬨。許紅豆第一次見這場麵,躲在葉晨身後,又好奇又害怕。
“彆怕,“
葉晨笑著握住她的手,大聲說道:
“在東北,殺豬是最高規格的待客之道。爺爺這是把壓箱底的好東西都拿出來了。“
廚房那邊,十幾個灶台已經搭好,村裡的巧婦們各顯神通。酸菜白肉、紅燒肘子、小雞燉蘑菇、鍋包肉...一道道東北硬菜陸續出鍋,香氣飄出老遠。
許紅米挽著袖子在幫忙包餃子,手法雖然生疏,但態度格外認真,贏得了一片稱讚。
“紅豆姐!“
一個熟悉的聲音從院門口傳來。隻見大麥拖著行李箱,氣喘籲籲地站在那裡,身後還跟著謝曉春、林娜娜、馬爺和胡有魚——胡有魚身邊,赫然是風情萬種的白蔓君。
“你們怎麼一起來了?“許紅豆驚喜地迎上去。
林娜娜眨眨眼:“在機場碰上的。大麥這丫頭,說是要"逃離魔爪",提前一周就跑來了。“她壓低聲音,指了指胡有魚和白蔓君,“那兩位現在可是形影不離,你也知道小院的木樓不隔音,好家夥,老胡房間的床都快被搖散架了。“
許紅豆噗嗤一笑,那邊胡有魚已經紅著臉開始辯解:
“娜娜你彆瞎說!我們就是...就是...“
“就是情投意合。“
白蔓君落落大方地接話,挽住胡有魚的胳膊,自來熟的說道:
“聽說東北婚禮特彆熱鬨,我就跟著來見識見識。“
大麥雖然有些呆萌,可也意識到這些人對白蔓君似乎有些不待見,於是插科打諢地掏出手機給大家看視頻:
“你們看我家"撮把子",我真是受不了了!“
視頻裡,一隻白色的薩摩耶正瘋狂拆家,沙發墊子被撕得棉絮紛飛,還有大麥坐在地上,可憐巴巴抹眼淚的情形,看得出來,她算是被這條狗給折騰的不輕。
葉晨湊過來看了一眼,耐心的出主意:
“這狗精力太旺盛,你得天天遛它,消耗它的體力,讓它沒精力去作妖。等到了鳳陽邑,讓它跟村裡的狗群混幾天,保準老實。“
眾人正寒暄說著話呢,老爺子洪亮的聲音傳來:
“都彆站著了!進屋暖和!晚上咱們先吃頓好的,就當預熱!“
夜幕降臨,院子裡支起了臨時照明,五桌“預熱宴“已經擺好。酸菜燉大骨頭、血腸、皮凍...地道的東北菜讓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讚不絕口。
馬爺和胡有魚這對活寶見麵就掐,跟說相聲似的,逗得全場哄堂大笑。
婚禮前一天,按照習俗,新郎新娘不能見麵。許紅豆被安排在村裡條件最好的王嬸家,由劉桂琴和許紅米陪著。葉晨則跟著爺爺挨家挨戶“謝席“——這是東北老規矩,感謝鄉親們幫忙準備婚禮。
“明天可有你受的,“老爺子抽著旱煙,眯眼笑道,“現在的新式婚禮簡單多了,我們那會兒,新郎得挨家磕頭,一上午能磕上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