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並不是不可能之事,程塵如今的身體即便沒有特彆注意,身體也會本能的記住許多信息。
如腳下的泥土,其含水量與化學成分,可以通過腳下觸感以及顏色、氣味等各方麵信息還原。
又如身邊草木,其種類與數量,甚至形狀和生長狀態都可以通過調出記憶信息,加上數據分析得出結論。
尋常時候這些信息無足輕重,被忽視,可需要時卻可以重新調出。
程塵甚至可以憑借記憶和感官信息還原出當時所處之地時空模型,建立大數據。
土地成分、空氣濕度、生物種類和數量、地形地貌、環境引力與磁場、微生物集群......所屬經緯度、地球當時對應太陽係坐標等,都可以計算,全部還原。
並且能夠根據連續的記憶和感官信息,在大數據基礎上建立動態模型,增加時間維度。
如此可以不斷抽絲剝繭般審視環境,在細微處觀測規律,總結異同和變化,得到自身行為與環境交互時大致的因果效應,以及時空割裂的諸多信息......
一時間,許許多多念頭沉浮,數不清的想法從程塵腦海中冒出,他在腦海中行動,建立數據模型。
也試探著脫離下方眾人,向上移動,一點一點加大距離。
分心多用,在強大的算力支持下,這不過是再尋常不過的能力。
‘假如嫁接的因果不能鎖定時空變化,便轉而測試出更多細節,得到相關數據。’
‘假如時空脫節的問題得到解決,那麼便開始行動,進行其他計劃。’
程塵並沒有死磕這個問題的決定,時空與因果,這並不是現在可以完全明悟的領域,但他也不能不去接觸,不去思考和解析。
現在多一點積累,以後便少一些艱辛。
基於此類原因,他的很多行動都碎片化,看起來沒有始終,思考的問題也是沒有結果居多。
可再如何不切實際,他也依舊要去想,要去積累,即便隻是一些無關緊要的數據,一些天馬行空的念頭和想法。
在強大到幾乎不可能遺忘的承載能力下,他會在需要時想起,化作解決疑惑和問題的答案。
智慧和知識從來不是憑空而生,而是從無到有,數不清的細微成果醞釀出質變,無數的數據才能堆積出真理。
這便是底蘊的含義。
蛻變隻需一瞬間,成長卻要一生漫長。
程塵不斷的向上移動,百米,千米,萬米,直到此時,他已經來到大氣層的中間層,八十多公裡高空,也叫電離層。
低溫和電離子彌漫,劇烈的空氣運動和物理化學反應遮蔽了腳下雲層。
但程塵依舊可以看見,清晰的看見。
透過空間和物質阻隔,紅林村、中原、大陸......大半個星球都在眼中,一覽無餘。
程塵沒有停下,仍在上升,他不是飛行,而是空間位移般穿梭,沒有擾亂空氣與磁場。
下方的世界沒有變化。
他似乎成功了,擺脫了時空脫節的異常,然而,這結果出乎預料,和程塵預測的結果截然相反。
他停在地球之外,仍舊注視下方。
程塵思考著,沒有移開視線,他有一種預感,目光是維係此刻狀態的決定因素,他見到的東西,才是錨定狀態的關鍵。
因為觀測,所以穩定,倘若不去觀測,他將走向預測的結局——脫離當前時空。
這是類似觀測者效應的未知法則,被觀測這一事實,成為了最大關聯,連接現實和程塵,讓他沒有跌落時間軌跡。
觀測,也是感知的一種。
‘宇宙神秘莫測,無窮無儘的法則和真理,誰也說不清究竟還有多少未知,等待探索。’
‘我許下的承諾和施加的變化,嫁接於他人,這些東西和之前的對話、交談和戰鬥,理應不會有分彆。’
‘所以,這應當是一場既定的,走向失敗的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