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晴天微風心情跟著自己的內心走吧
雖老報國誌未消,
上書請戰為家國。
孝宗送行壯三軍,
帥旗飛舞戰場上。
我遲遲不去利州西路統兵,讓朝野出現了一絲恐慌。
張浚帶著李顯忠和邵宏淵也北上了,這次張浚一次性就帶走了六十萬的兵力。
我的奏折終於到了趙伯琮的手裡,但是他遲遲沒有下旨招我進宮,我也懂,這是在和他那個偷懶的養父談條件。
一連三天宮裡還是沒有傳來任何的消息,就連吳表臣也沒過我的府邸了。
看來對我大宋朝有決定權的三位在宮裡還沒有談攏啊。
張浚這次用兵隻要指揮得當不會有什麼大問題的,從他的布局來看我就知道,他的進軍路線是直奔汴京城。
雙方隻要形成了相持對峙的局麵那就對我們太有利了,我們隻要深壕高壘和金國打呆仗,看誰後方先亂。
我能這麼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完顏亮親自領兵,一個君主離開他的國度時間久了,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的。我也不會相信那個君主看到自己的皇權收到威脅而不管不顧。
沒有等那幾位招我進宮我就自己來了。這次我很懂規矩,在宮門內等著大太監來領我。
禁軍很快把我進宮的消息傳了進去,大太監也急匆匆的跑了過來,這次大太監的身後還跟著一台轎輦。
“戴郡王為國操勞,忠心不二。三聖特賜戴郡王乘輦入宮。”大太監大聲說完後,便把我領上了轎輦。
“三聖為何賜我乘輦入宮啊。”我無聊的問著大太監。
大太監多精,自然是給我一頓馬屁拍得震天響啊。
我想的卻是什麼時候可以讓我佩刀入殿啊,看了看腰間的金錘,這錘子比刀好。
今天的禦花園雖說香氣依舊讓人心曠神怡,但是氣氛明顯不對。
涼亭裡隻有三聖和我。
“愛卿願意為國遠赴利州西路那邊遠之地?”宋高宗開門見山的說。
“利州西路我猜這次不僅要防禦西夏,可能還要分兵抵禦吐蕃,甚至是大理。”我這話不是危言聳聽。
以我對李仁孝的了解,這次直接舉全國之兵南下,肯定不會是為了幫金國呐喊助威,不把利州西路給啃下來他還真是無利可圖。
要真想啃下利州西路,他隻有可能西聯吐蕃,南聯大理。隻要這三路一路得手,我大宋西邊的五路都岌岌可危了。
我的話一出三聖的臉都黑了,看來他們都沒想過這個問題。
“那依照老師所說,整個西邊的五路都隻有不到三十萬的人馬,如何可以防住這三路?”宋孝宗趙伯琮臉色有些凝重的問道。
“大理那一路有吳誌的鎮南軍守在瀘州,可以不用去管。吳誌這人,用兵穩重,且熟悉潼川府路的情況,有他在大理國一旦來犯肯定占不了便宜。”我說完看向皇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