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世世代代,勤政愛民,嘔心瀝血,國政之事不敢懈怠,祖宗遺訓不敢荒廢,方才有了我慶國如今三百年的基業。”
“每每念及於此,老臣無不感懷涕零。”
“可是如今,當今天子,身為李氏子嗣,高祖血脈,尚未大婚聖王,竟做出如此荒誕之事,竟已與人私下誕下皇子……”
“至此,她置國法於何物,置宗室禮法於何處,又置皇家威儀聲名於何處?”
“此後,我慶國上萬萬子民,又當如何看我慶國皇室,天下諸國,又當如何看待我慶國朝廷?”
頓了頓,繼續朗聲道,“其二,天子不正,有失國體,以致眼下,天下驚動,輿情四起。”
“文人士子,儒生大家,無一不群情激憤,以筆為刀,以墨為劍,大肆駁斥聲討。”
“相信今日諸位同僚,也皆知道,我慶國大興教化,文風鼎盛,名家大儒層出不窮,皆為我慶國長治久安的脊梁。”
“臣鬥膽敢問太後,事已至此,以何堵住天下悠悠眾口,又以何護我慶國朝堂之威儀公正?”
“其三,眼下之慶國,動蕩不安,正值多事之秋。”
“魏王殿下親率二十萬大軍,已於梁都三十裡外紮營,劍鋒所向,直指京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場大戰,已經一觸即發。”
“雖說叛軍,僅有二十萬,在人數上遠不及陛下手中的京畿大營,近三十萬之眾……”
“可是諸位彆忘了,魏王殿下自幼便驍勇善戰,幾十年來所曆大小戰事近百餘,且戰功赫赫,他國將士聞風喪膽,實乃我慶國第一猛將。”
“包括三年前,與康國的戰事,也正是魏王殿下為主帥,運籌帷幄用兵如神,僅率十餘萬將士,便大破虎牢關,圍康國鄲城之地,何等威風?”
“不僅如此,殿下麾下,皆是刀口舔血驍勇善戰之徒,皆是我慶國真正的精銳之師。”
“且此次,魏王師出有名,兩軍交戰,陛下的京畿大營,也根本無必勝之念啊!”
“若京師告破,臣鬥膽請問,到時候,太後與諸位李氏宗親,又當如何自處?”
說著說著,臉上泛起一絲感慨,情緒還幾分激動起來,“更不必說,陛下的京畿大營也罷,魏王殿下的二十萬大軍也罷……”
“那可都是我慶國的血性男兒,是為我慶國立下赫赫戰功的精銳之師,也是太後與陛下的子民呐!”
“同室操戈,血流成河,這是誰也不願看見的結果。”
“更何況,若真如此,自相殘殺必定動搖國本,傷筋動骨。”
“且彆忘了,南方還有康國虎視眈眈,康國將士,可是做夢都想著有朝一日,能收複前朝失地,一雪前恥!”
“到時候,若兩國戰火再起,我慶國又何來禦敵之師?必將生靈塗炭,社稷危矣!”
緊隨其後,更是躬身彎腰,語氣陡然提高不少,近乎咄咄逼人一聲大呼,“因此……”
“為慶國計,為社稷安危計,為祖宗三百年基業計,也為我慶國上萬萬百姓計……”
“老臣今日,鬥膽請太後與三位李氏宗主,早做決斷,通過決意並昭告天下……”
“廢除當今天子,令立新王,擇日登基,克繼大統!”
“以解京師之危,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以護皇家威儀,以正皇室禮法!”
“否則,我等臣公,皆是慶國的罪人呐,死後九泉之下,又有何臉麵去見列祖列宗?”
“還請太後,三思!”
喜歡再逼我娶公主當宰輔,我可造反了請大家收藏:()再逼我娶公主當宰輔,我可造反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