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臣等,為陛下賀,為漢王殿下賀,為太子殿下賀!
話音剛落,刹那間,本緊張壓抑得讓人快要喘不過氣的萬福祠,卻是一片躁動嘩然。
這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的文臣武將與李氏宗親,再也忍不住滿心驚詫駭然,神情各異,驚歎聲交頭接耳議論聲此起彼伏。
甚至就連高台上翠綠屏風前,坐著的那三位李氏長者,也不由得動容不已。
倒不是因為天子大婚的人選。
這姓王的小兒,雖的確為康國人,且還是康國之國公,六部尚書朝廷重臣,更因那細鹽提煉之術與當初居嶼關一役,絕對算是讓慶國每一個身懷家國仇恨的有誌之士都恨得咬牙切齒的生死仇敵……
可終究,也是皇子李運的生父!
事已至此,天子大婚下嫁,也是理所當然。
更何況,雖未有過先例,可宗室禮法與祖宗遺訓中,倒也並未明文規定,女帝之聖王夫婿,不可為他國男子。
而且,即便這事總顯得有點匪夷所思,可眼下,又有誰膽敢站出來出言反對?
也同樣不是因為,天子親口頒下的旨意中,欲冊封這姓王的小兒為漢王,多麼駭人聽聞匪夷所思。
慶國自立國,三百餘年,曆經十餘位女帝,皆有禮製與慣例,大婚之夫婿聖王,當冊封王爵。
儀仗、封地、賞賜、官宅,等同一品親王,一樣都不能少。
即便之前隻是一個毫無官身與功名的平民子弟窮酸書生,亦是如此。
而實在是……
無論換作誰,又如何能想象的到,這樣一場天下轟動的朝廷動蕩,居然眨眼間功夫,就變成了眼下這局麵?
外有魏王李順擁兵自重,手持二十萬身經百戰的精銳之師,磨刀霍霍殺氣騰騰,直逼京師梁都。
內有朝廷中盤根錯節無人能撼動的當朝右仆射舒百裡,勾連拉攏著一大幫朝臣與李氏宗親成員,步步緊逼,隻欲借宗族大會之手,廢天子之位,名正言順扶魏王登基。
更不用說,還有天下無數儒生士子,群情激憤高呼著天子失德,口誅筆伐。
如此動蕩局麵,怎麼看,似乎都注定會是一場腥風血雨險象環生的帝位相爭。
甚至同室操戈血流成河,動搖國本從此慶國一蹶不振,都不是不可能。
可誰能想到,眨眼間功夫,動亂就這麼輕描淡寫地平息了?
簡單輕鬆得就好像拉屎吃飯一樣。
實在太詭異,讓人不敢相信!
魏王李順被終身囚禁,王府所有人員,流放極北苦寒之地。
右仆射舒百裡與一眾參與勾連謀逆的重臣,悉數進了半月樓,嚴查治罪。
誰不知道半月樓是個什麼地方?
就沒聽說過誰進去了,還能有命活著出來!
戰場廝殺了大半輩子,為慶國立下了無數赫赫戰功,且手握兵權何等不可一世的魏王李順,當今天子的叔祖父,先帝的親叔父,就這麼倒下了,落得個如此身敗名裂的下場。
門生弟子遍布朝堂,昌盛了百年之久的舒家,也就這麼倒下了,萬劫不複。
讓人如何不心中唏噓,如置身夢幻般,不敢相信?
當然,在場誰也不是傻子,又如何不知,無論是叛軍陣中突然莫名其妙的嘩變,僅僅幾個裨將便能迅速控製二十萬叛軍,抑或半月樓能夠在京城如此迅速掌控大局……
這背後,終究是天子何其令人恐懼的雷霆手段與算計?
有人在狂喜,慶國這場凶險無比的朝廷動亂,就這樣輕描淡寫地平息,沒有血流成河,沒有危及社稷國本,也沒有帝位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