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若隔世的宋鴻飛回到宿舍,忐忑不安地拿起一麵鏡子,還好,鏡中映入眼簾的還是自己的麵容,看起來還像年輕了幾歲。
隻是,總感覺似乎有什麼不對勁,猛然間心又狂跳起來,他的確是真真切切地有著兩個截然不同又完完整整從小到大的人生經曆,就算是自己穿越到了另一個人身上,但是,曆史上會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
宋鴻飛在很長的時間內還無法適應身上這個匪夷所思的境況,經曆了兩世人生,他幾乎已分不清哪個才是真實的了,到底是民國的自己穿越去過未來?還是未來的自己穿越回到了現在的民國?一切就像一場玄之又玄的夢境一般!
思緒紛飛間,夾雜著兩場人生經曆和記憶,不時陷入這幾年西點生涯點點滴滴的回憶之中——
滿洲事變爆發的時候,宋鴻飛、王之、張誼3名華夏國學員正在鷹醬國著名的西點軍校留學。
王之,湖南善化人,早年就讀於清華學校,華夏15年官費選送到鷹醬國留學,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諾維奇大學學習政治和預備軍官教育。兩年後,22歲的王之鐵心報國,奉華夏國民政府留美學生監督處之命,毅然決然踩著最高入學年齡轉入西點軍校學習軍事。
張誼,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六期步兵科畢業,後進入留美預備班,受華夏國府派遣來到了西點軍校留學,和宋鴻飛同一年級,同一個學員連。
事變爆發後,大四年級的王之報國心切,多次向國民政府軍委會和西點校長史密斯·魯思文少將提交退學申請,要求回國參戰。
這天,王之從學校行政辦公樓回來,悶悶不樂地來找宋鴻飛和張誼。兩人問他:“怎麼樣?學校還是沒同意吧?”
王之悶頭說道:“史密斯校長不同意,要我們靜下心,先完成學業。”
宋鴻飛想了想,對王之說道:“國內的回電,也要我們以學業為重,學好本領,以後才能更好報效國家。我們還是應該先讀完西點,畢業後再回國。”
國恨幾時休?
立誌精忠報國的三人化悲憤為力量,從此更是像發了瘋似的拚命學習和訓練,在課堂上如饑似渴,在訓練場上則是拚命三郎。三人憋了一股狠勁,從早到晚、從起床到熄燈,一刻不停。
西點軍校裡,人人都能感受到三位華夏國學員這股強烈的學習強軍、誌以報國的誌向和勁頭,對他們肅然起敬。
以至於這天西點校務教官馮蓮娜還以為宋鴻飛是由於拚命學習和訓練過了頭,勞累過度,導致當堂睡著了。
西點軍校的正式名稱是鷹醬國軍事學院,又稱鷹醬國陸軍軍官學院,創建於1802年,是鷹醬國曆史最悠久的軍校,以“責任、榮譽、國家”為校訓,位於紐約以北80公裡哈德遜河西岸的西點小鎮。
西點是世界著名的軍校,它的目標不僅是培訓一流的精英軍官,而且還致力於把學生培養成為“未來的全方位的優秀領導人”。
1903屆的畢業生、西點校長麥克阿瑟於1919年6月實施改革,加強了科學、人文曆史、社會科學、學術和體育方麵的多樣性課程,形成了“文化、軍事、體育、榮譽”四項一體基本大綱的特色軍事院校教育,奠定了現代綜合性大學的基礎。
西點軍校由一位少將擔任校長,不設副校長,校長之下有兩位準將,一位是主持學術委員會、負責學術和文化教育的教務長,另一位是負責學員大隊、軍事和體育教育的學員軍團司令(或稱學員隊大隊長)。
此三人就是西點的“校領導”層,號稱西點三大巨頭。
剛剛入校時,宋鴻飛和張誼兩人就發現,西點的“校領導”——三大巨頭,平時並不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基本上每天都能見到他們。
時任校長史密斯·魯思文少將的住宅“白房子”就在學校大樓廣場旁的路邊,教務長和學員大隊長就住在校長隔壁。
三大巨頭也經常跟學員一起進行每天清晨32公裡的跑步訓練,將軍和士兵一起訓練的榜樣影響自然是巨大的。
西點非常注重“模範”的力量,要求校長、教官和高年級的學員要起到模範表率作用,以實際行動激勵和影響新入校的學員。
宋鴻飛和張誼剛入校時,感到處處新鮮,沒事就到處溜達。
西點軍校有規定:新學員和低年級的學員,每當遇到高年級的學員,或者學員遇到軍校的長官、教官、參謀時,必須按照條令規定,下級向上級敬禮。
於是,這兩名愛四處溜達以滿足新鮮感和好奇心的新生,一天從早到晚老是不停的跟人敬禮。
很快他們也摸出了一個門道:西點的人如此天長日久之後,大家都煩了這個禮節規定,於是新生和老生之間,以及學員和教官之間都心照不宣,都在互相掐時、掐點的儘量避免碰麵,免得雙方需要不停地敬禮、還禮。
宋鴻飛和張誼才恍然大悟。
王之在一旁吃吃的偷樂,兩人沒好氣的白他一眼:“你小子真不夠意思,知道了也不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