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將師長親自坐鎮,易安華絲毫不敢懈怠,522團團部的參謀人員火速趕來,通訊兵也已布好了通聯線路。
易華安將這裡變成了團指揮部,各路人員忙碌地進行作業,參謀和傳令兵們都是一溜快步小跑,一道接一道的命令不斷傳達給各營連。
大戰來臨的緊張氣氛充斥著整個指揮部,仿佛一根火柴就能引燃一般。
宋鴻飛和王又平在埋頭研究防禦部署。
宋鴻飛道:“雖然江灣平地無險可守,但整體上地貌對我方有利,日軍從江灘背江攻擊,唯一的依托是江堤和軍工路這條線,之後就一無遮攔了。我軍背靠村落和新市中心建築群,從後方縱深到前沿之間還零星散布著一些民居房屋,可充分利用這些房屋構成堅固的防禦工事,日軍炮火的威力就大為減少。”
王又平和參謀長夏聲連連點頭表示讚同。
易安華下令各營連按彈性防禦的部署要求抓緊搶築、改造工事,輕重武器和機槍火力的配備也非常合理,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火力強大的縱深梯次防禦體係。
87師261旅旅長劉安祺今天原本在西線張華浜一帶的521團視察,接到522團部報告師長和宋鴻飛正在522團一線,帶著幾位副官和隨從匆匆趕來了。
“師長!夏參謀長!”劉安祺大步邁入指揮部,對宋鴻飛也非常客氣,“得知大名鼎鼎的宋鴻飛上校光臨,我這不就趕來虛心求教了!”
“不敢當不敢當!劉旅長言重了!”兩人互相敬禮。
他們也並非第一次見麵,劉安琪亦曾到教導總隊觀摩過,還在陸軍大學上過宋鴻飛的現代戰術課程。
王又平看著他,問道:“安琪,左翼張華浜的情況如何?”
劉安祺道:“戰況焦灼,雙方圍繞著張華浜車站在膠著爭奪中。我522團和教導總隊第2團頑強抗擊,打退了日軍多次攻擊。但敵人海陸空炮火實在太猛了,我軍傷亡很大,也沒有能力趕敵下海。”
“整個淞滬都膠著。”王又平點點頭,“過來看下,這就是彈性防禦的戰法,麵對日軍的優勢炮火既能保存有生力量,又能給敵更大的殺傷。”
“彈性防禦?”劉安祺頓時大感興趣,盯著布防圖思索著。
宋鴻飛在一旁概要說明道:“其核心思想是縱深梯次防禦,兵力分散,火力集中,前輕後重部署,正麵阻擊與翼側機動反擊相結合。”
“怪不得方才我一路上看到522團後方縱深都在構築工事呢,如此一來,整個防禦縱深確實比之前的二線配置大大擴展了。”劉安祺若有所悟道。
宋鴻飛心裡盤算著兵力火力部署,對王又平道:“一個加強團的兵力,兩個營的防禦正麵,外加一個多營的兩翼攻擊,隻有一個連又一個排的炮兵還是薄弱了點。要是有個重炮營,包管讓集中在軍工路以東江堤一帶的日軍炮兵無從逞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王又平有些無奈地道,“到處捉襟見肘,不說此戰一個團的規模了。整個淞滬戰場上唯一的150重炮第10團,張文白總司令都要請示軍委會才能使用。”
宋鴻飛也明白,當時整個國軍隻有這麼一個已編練完成的150德製機械化重炮團。還有一個重炮團的火炮和裝備在赴歐代表團的努力下已交貨,但編組和訓練都未完成,根本無法投入實戰。
最要命的問題是,由於兵工署的株洲新炮廠還未建成,身管火炮無法自行生產補充,在日軍飛機和反炮兵火力打擊下,我軍的火炮損壞一門就少一門,從軍委會到各部隊上上下下對火炮的使用都極為慎重。
宋鴻飛亦隻能無奈地長歎一口氣。
王又平想了想,又道:“你倒提醒我了,我們可以請示文白將軍,請求駐江灣附近的中央炮兵3團支援。”
中路軍張文白總司令接到王又平的報告,不禁對彈性防禦的作戰方案拍案叫絕。
大半月的苦戰讓張文白和其他高層將領意識到,現代戰爭和以前的內戰有著天壤之彆。
從前打內戰,雙方都是小米加步槍,頂多加幾挺機槍、幾門炮。機槍、步槍打幾下,雙方就已經衝到跟前開始近戰肉搏了,所以組織性強、敢打敢拚、悍不畏死的軍隊往往就能取勝。
在淞滬戰場跟日軍作戰,才發現之前打內戰的那套打法就不管用了,人家海陸空多軍種協同配合,上有飛機下有坦克大炮,飛機先轟炸一輪,然後地麵再炮擊一輪,最後坦克裝甲車引導步兵衝鋒。
華夏軍隊長期落後的軍事理念和戰術——進攻時集團波浪衝鋒、防守時據壕死守一線,與現代技術條件下的戰爭格格不入,讓人家上了一課,付出了極為慘痛的傷亡代價。
對於基層部隊敢於破舊立新探索克敵製勝的新戰法,作為總司令的張文白擊節讚賞,當即表示要予以勉勵和支持。不僅批準從炮3團調來一個75山炮連,還抽調了一個20高炮連擔任炮兵陣地的防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