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午飯夏先衍一行人從越秀山出來,順著越秀北路、越秀中路來到了另一處靈源之地,這裡屬於南粵省博物館的一部分。
南粵省博物館現有珠江新城館區和文明路館區,珠江新城館區建築外觀設計理念來源於傳統漆盒,空間概念借鑒廣東傳統工藝品象牙球,整體創意為“綠色飄帶上盛滿珍寶的容器”。
因為離得近,夏先衍首先來到的就是文明路館區,文明路館區包括羊城魯迅紀念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和廣東貢院明遠樓。
這些地方見證了曆史的滄桑變遷,承載著無數故事與記憶。
南粵省博物館館藏集嶺南文物之大成,彙聚曆史、藝術、革命、自然等諸多種類於一體,是華南地區藏品數量最多、品類最豐富、特色最鮮明的博物館。
在這裡稍作停留,夏先衍很快就檢查完這裡的靈源,然後就要去南粵省博物館的新館珠江新城館區。
沿著珠江一路往東,經過兩個島,就到了目的地。
遠遠望去,這座博物館宛如一個黑色的大盒子,更像一塊巨大的“巧克力熔岩蛋糕”。
從遠處看看這座博物館,一個黑色的大盒子,更像一塊巨大的“巧克力熔岩蛋糕”。走近了這才注意到四四方方的盒子表麵有著繁瑣的線條和鏤空,鏤空處鑲著玻璃。
走進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高挑而寬廣的中庭,中庭的高度直達頂層,頂部有玻璃天窗,據說陽光可以從玻璃天窗鋪撒進來,可惜今天是多雲天氣,陽光很弱。
夏先衍在博物館內大致轉了一圈,對這裡靈源誕生後文物恢複的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他總覺得博物館內的靈源氣息似乎有些怪異,仿佛夾雜著其他靈源的氣息。
經過一番仔細觀察,並沒有發現任何異常之處。他有些奇怪,“這裡隻有一座靈源啊,哪裡開了其他氣息。”
最後他站在窗邊,透過博物館的落地窗,眺望遠方。不遠處珠江的壯麗景色與羊城塔(小蠻腰)的雄姿更是儘收眼底。看著高樓大廈的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麵上搖曳生姿,他若有所思。
穿城而過的水脈,這與渭水,洛水有些相似,“會不會是珠江之中的靈源,可是來之前在並未發現啊!”
為了驗證答案,他們一行人很快出了博物館。
夏先衍站在博物館前,用神識察覺到了其他靈源的氣息,“原來是其他靈源的氣息進入了博物館靈源的範圍內。”
他鋪開神識探查了一下不遠處的珠江,發現了這個靈源的蹤跡,它源自於珠江之上。這條穿城而過的水脈,似乎誕生了另一種形態的靈源。
與其他現代博物館靈源之地相同,整個博物館的範圍便是靈源的範圍。這座位於珠江河畔的新館區,儘管孕育出的靈源距離珠江近在咫尺,但靈源的範圍並沒有擴散到珠江之中。
反而是珠江之中靈源進入到了博物館靈源之內。
所以真正的情況就是,以一江之水承載羊城文化的珠江孕育出了新的靈源,夏先衍用神識探出,感受到了這股新生的力量,這應該是一個剛剛誕生的靈源,還處於成長階段。
這裡的靈源誕生較晚,而且緊挨著南粵省博物館的靈源,因此調查人員並沒有察覺到這裡的情況。畢竟,他們隻能通過靈覺來感受靈氣以尋找靈源的位置。
這時,夏先衍終於明白了為什麼韓叔冒著被處分的風險也要帶著這麼多戰士來讓他傳授修行功法。羊城實在太大了,而靈源之地卻非常小。這麼龐大的人口數量,根本無法分到足夠的靈氣和造化之氣。
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其他地區的修行者相比,羊城將會逐漸落後。不僅是覺醒靈覺人數的問題,還涉及到靈氣的供應。人口過多而靈源之地有限,相應地,靈氣濃度也會降低,導致修行者提升境界的速度較慢。
儘管目前尚未有人提及,但這確實是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東南沿海地區的曆史遺跡相較於秦省和中州來說要少得多。
此時,珠江所孕育出的靈源似乎正在改善這種狀況,這讓夏先衍倍感好奇。於是,他來到了珠江江畔,將自己的神識深入江中,想要探個究竟。
這裡的靈源之地似乎和餘杭段大運河靈源之地的孕育方式有些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夏先衍凝視良久,始終未能看出羊城珠江靈源是如何孕育而生的,最終隻得無奈地收回了神識。
神識收回識海之中,他開始呼喚起華夏守護之靈來。然而,守護之靈似乎仍處於閉關恢複狀態,並未對他做出回應。
不過,就在這時,《人文經》突然有了動靜,書頁無風自動,自行翻開至海上絲綢之路的那一頁。夏先衍仔細閱讀後,終於明白了靈源誕生的緣由。
原來,羊城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之一,更是現代“一帶一路”戰略中的主要城市。
古今對外貿易之路上的所有靈源跨越空間聯係在了一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