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了解一下周邊各靈源基地晚上安排的情況,最終將地點敲定在了國家博物館院內。他並未選在館內,隻因隨著靈源之地的不斷誕生,越來越多覺醒靈覺的修行者如春筍破土般湧現,如今各博物館紛紛調整開放策略,夜晚時段已成為修行者們專屬的修煉場。
此刻,夜幕已然深沉,華燈初上,博物館的主體建築在燈光映照下更顯莊嚴肅穆,不遠處廣場上人來人往好不熱鬨。
這一片的靈源之地幾乎連成了片。很多景點白天是遊客的天下,周圍的居民晚上才會過來修行,此刻正是遊客逐漸離開,周圍居民前來的時間。
起初,因靈源之力覺醒的不確定性,不少人陷入了焦慮。那些滿心期待踏入修行之路,卻遲遲未能覺醒靈覺的人們,心中的失落與不甘逐漸累積,讓社會充滿了不確定性。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驚喜地發現,即便靈覺尚未覺醒,僅僅身處靈源之地那濃厚的靈氣環境,身體便仿若被注入了一股生機之力,精氣神日益飽滿,健康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這種切身的體驗,如同一場甘霖,澆滅了人們心頭不穩定的情緒,使得社會氛圍歸於平靜祥和。
政府對於靈源之地采取的開放式管理策略,更是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相關部門果斷決策,打破常規,將靈源之地向大眾敞開懷抱。
這一舉措不僅賦予了民眾平等接觸靈源的機會,更以實際行動擊碎了外界甚囂塵上的陰謀論。曾幾何時,謠言四起,諸如靈源被權貴階層壟斷、修行資源分配不均等不實傳言甚囂塵上,蠱惑著人心,擾亂著社會秩序。然而,政府的操作就讓一切謠言不攻自破,民眾在透明、公正的環境中安心修行,對未來充滿信心。
為了能夠讓靈源之地所在的景區運轉下去,又讓人們能夠在靈源之地修行,所有誕生靈源的景區都推出了價格極低的年卡,季卡。
雖然各種政策齊出,但靈源之地所容納的人數是有限製的,尤其是缺少曆史文物的城市,靈源之地更是不夠用,這讓對靈源之地秩序的維持成了重中之重。
夏先衍親眼見證了靈源之地從最初的混亂無序走向如今的井然有序。他站在台階上望著下方井然有序的廣場,想起了當初靈源大爆發之際,管理的缺失使得這些神秘之地亂象叢生,人員進出隨意,修行資源爭奪激烈,安全隱患頻發。
但在短短時間內,各部門迅速反應,協同發力,成功度過了艱難的磨合期。尤其是新成立的禦靈部,作為守護靈源、統籌修行事務的核心力量,與公安、文化、環境等其他部門緊密配合,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體係。他們各司其職,又相互協作,從人員管控、環境保護到文化傳承,全方位保障了靈源之地的平穩運行。
如果說政府所在做的工作是基礎框架,讓整個靈源之地的管理處於可控狀態。靈源意識則是神來一筆,直接把帶頭鬨事的人給震懾住了。
靈源有意識隻是極少數的人知道,這個消息夏先衍告訴兩位大領導後,直接被封存起來,所以大部分人不知道,要不是靈源意識突然將某些人給“拉黑了”,這個消息還會一直封存著。
現在除了夏先衍其他人是無法與之溝通的。
當夏先衍得到靈源意識“拉黑”某些人後,他猜測靈源意識被某些人的奇葩行徑給惡心到了,所以對這種人標記了不歡迎。
靈源之地就是靈源意識的身體,如果不是太惡心人,也不會引得靈源意識動怒。也正是靈源意識的這個操作,給靈源之地的秩序加了又一層保險。
一旦有人被某一靈源打上不良標記,這一信息便會被華夏所有靈源所識彆,此後,無論此人去往何處,都再難從靈源處獲取造化之氣。
也不知道靈源意識從哪裡學來的,當被標記為不歡迎的人重新進入靈源之地後,他的頭頂之上會出現某種特殊的“標記”,特彆顯眼。
這種近乎“信用懲戒”的方式,有效約束了修行者的行為,促使大家謹言慎行,遵守規則,不敢輕易觸犯靈源的禁忌。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如今的靈源之地仿若一片淨土,華夏人民各安其位,潛心修行。
華夏政府一係列公開透明的政策,不可避免地觸動了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引得些許抱怨聲起,但總體而言,問題尚在可控範圍之內。隨著時間推移,民眾漸漸看清政策背後的深意,也在磨合中逐漸適應。
隨著靈氣不斷從靈源之地擴散至其他地區,靈源之地擁擠的場麵有所緩解。
與此同時,靈源的滋養促使修行者數量節節攀升,華夏兒女滿心期許,篤定未來在修行力量的潤澤下會更加美好。
靈源之地作為修行的關鍵場所,24小時都需要有人來維護秩序。起初,人手短缺的難題如同一座大山橫亙在前,嚴重製約著各項工作的推進。關鍵時刻,華夏展現出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