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太後命令何進參預尚書事務,其餘大臣都被封官任職。
董太後召見張讓等人入宮商議說:
“何進的妹妹,當初是我提拔她的。”
“如今她的兒子登上皇帝之位,內外臣僚都成了他們的心腹,權勢太過強大,我該如何應對?”
張讓回答說:
“娘娘可以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劉協為王,任命國舅董重為掌握軍權的重要官職,同時重用我們這些人。”
“如此,大事可圖。”
董太後非常高興。
次日設朝,董太後下詔,封皇子劉協為陳留王,董重為驃騎將軍,張讓等人一同參與朝政。
何太後看到董太後專權,在宮中設宴款待董太後,邀請她赴席。
酒喝到一半時,何太後起身捧杯,拜了兩拜說道:
“我們都是婦人,參與朝政本就不合適。”
“以前呂後因為掌握重權,宗族千口都被屠殺。”
“現在我們應該深居宮中,讓朝廷大事交由大臣元老們自行商議,這是國家的幸事,希望娘娘能聽從。”
董太後非常憤怒,說道:
“你毒殺王美人,心懷嫉妒。”
“如今仗著你的兒子為皇帝,依靠你兄長何進的權勢,竟敢胡言亂語!”
“我要命令驃騎將軍砍下你兄長的頭,不過是反掌之間的事!”
何太後也憤怒地說:
“我以好話相勸,你為何發怒?”
董太後說道:
“你們家不過是屠戶出身的賤民,有什麼見識!”
兩位太後互相爭吵不休,張讓等人紛紛勸說各自回宮。
何太後連夜召何進入宮,將事情詳細告知。
何進離開後,召集三公共議。
次日早朝,廷臣奏請董太後原本是藩王的妃子,不應久居宮中,應該遷往河間安置,並限期立即離開京城。
一方麵派人押送董太後,一方麵調動禁軍包圍驃騎將軍董重的府邸,追繳印綬。
董重知道事已至此,急忙在後堂自刎。
家人哀哭,軍士這才散去。
張讓、段珪見董太後一派勢力已被清除,便用金銀珠寶賄賂何進的弟弟何苗和其母舞陽君,讓他們時常在何太後麵前說好話、遮掩過失。
因此,十常侍又重新得以寵幸。
六月,何進暗中派人用毒酒毒殺了董太後於河間驛館,將靈柩送回京城,葬於文陵。
何進以生病為由不出門。司隸校尉袁紹入宮見何進說道:
“張讓、段珪等人在外散布流言,說大將軍您毒殺了董太後,想要謀劃大事。”
“趁此時機不誅殺閹宦,日後必定釀成大禍。”
“當年竇武計劃鏟除宦官,因為謀劃不周,反而遭受災禍。”
“如今大將軍您的兄弟和屬下將領,皆是英勇之士。”
“如果讓他們儘力,事情完全在掌握之中。”
“這是上天賜予的良機,絕不可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