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駐守在淮南,地廣物豐,糧食充足,又得到了孫策獻上的傳國玉璽,便起了稱帝的念頭。
他召集眾人商議說:
“昔日漢高祖不過是泗水的一名亭長,卻能建立大漢王朝。”
“如今漢室已經曆四百年,氣數已儘,天下紛亂不安。”
“我袁家世代顯赫,四代之中有三人任三公大官,深得百姓擁戴。”
“我願意順應天命,順從民心,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
“你們怎麼看?”
主簿閻象站出來勸諫說:
“萬萬不可。”
“昔日周朝的始祖後稷累積德行、建立功業,到了文王時期,才占據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但仍舊臣服於殷商。”
“明公您的家族雖然顯赫,但比不上周朝的盛世。”
“漢室雖然衰微,卻還未到殷紂那般暴虐的地步。”
“因此,這件事絕不可行。”
袁術大怒說道:
“我袁氏家族起源於陳國,而陳國乃是大舜的後代。”
“以土代火,正是符合天命的輪替。”
“再者讖語也說:‘代漢者,當塗高也。’”
“而我字公路,這不正是應驗了讖語嗎?”
“加之我手握傳國玉璽,若不稱帝,便是違背天命。”
“我意已決,多說無益,違者斬首!”
於是,袁術正式稱帝,自號“仲氏”,建立朝廷,設置台省等官職,乘坐以龍鳳裝飾的帝輦,祭祀南郊與北郊,立馮方之女為皇後。
袁術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並命人催促呂布將女兒送來,作為太子的妃子。
然而卻得知呂布已經將來使韓胤押送至許都,被曹操處決,袁術因此大怒。
他隨即任命張勳為大將軍,統領二十餘萬大軍,分七路進攻徐州。
具體安排為:
第一路:張勳率領,居中;
第二路:橋蕤為主將,負責左翼;
第三路:陳紀為主將,負責右翼;
第四路:雷薄為副將,負責左翼;
第五路:陳蘭為副將,負責右翼;
第六路:降將韓暹負責左翼;
第七路:降將楊奉負責右翼。
每路軍隊配備健將,定期出發。
此外,袁術命兗州刺史金尚擔任太尉,負責七路軍糧餉的運輸。
金尚拒絕,袁術怒而將其處死,並以紀靈為七路都救應使。
袁術親自率領三萬軍隊,派李豐、梁剛、樂就為催進使,負責接應七路大軍。
呂布得知敵軍動向,探明七路軍隊的部署:
張勳軍隊取大路徑攻徐州;
橋蕤軍隊攻小沛;
陳紀軍隊攻沂都;
雷薄軍隊攻琅琊;
陳蘭軍隊攻碣石;
韓暹軍隊攻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