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命左右:
“請公子出來。”
隻見兩名隨從扶著劉琦從屏風後走出來。
劉琦對魯肅說:
“我因病無法行禮,請子敬不要見怪。”
魯肅聽後吃了一驚,沉默了一會兒,才說:
“如果公子不在這裡,怎麼辦?”
孔明說:
“公子在一天,就守一天;如果不在了,那我們可以再商量。”
魯肅說:
“如果公子不在,那麼這座城池就必須還給我們東吳。”
孔明答道:
“子敬說得對。”
於是,孔明設宴招待魯肅。
宴會結束後,魯肅告辭出城,連夜返回軍營,把剛才的事情詳細向周瑜報告。
周瑜聽後說道:
“劉琦正值年少,怎麼能讓他死去?”
“荊州何時能奪回來?”
魯肅答道:
“都督請放心,荊襄之事必定會由我魯肅來解決,定會讓荊州歸東吳。”
周瑜問道:
“子敬有什麼高見?”
魯肅說:
“我觀察劉琦,沉迷於酒色,身體日漸虛弱,麵色蒼白,氣喘、吐血,恐怕不到半年,他就會死。”
“到時我們便可以拿回荊州,劉備也無力推辭。”
周瑜聽後依舊心中不忿,忽然孫權派使者來。
使者進來後,周瑜讓他報告,得知孫權令他回柴桑休養,並且命程普率領水軍去合淝支援。
周瑜隻得接受,準備回去休養,命程普帶領水軍前往合淝等待孫權的指示。
與此同時,劉備得到了荊州、南郡、襄陽,心中非常高興,開始商議未來的計劃。
忽然,一個人走進廳堂,提出建議,劉備一看,原來是伊籍。
劉備因為伊籍過去對他的幫助,十分尊重他,便讓他坐下詢問。
伊籍說道:
“要知道荊州的長遠之計,何不求賢士出謀劃策?”
劉備問:
“賢士在哪兒?”
伊籍答:
“荊襄的馬氏兄弟五人,都是有才之人。”
“最年輕的名謖,字幼常;最有才的,眉間有白毛,名馬良,字季常。”
“鄉裡流傳著一句話:‘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為什麼不請他來共同謀劃?”
劉備聽後,立刻命人去請馬良。
馬良到來後,劉備對他禮遇有加,詢問保衛荊襄的策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