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麼可能背叛蜀國呢?”
“我與子瑜的關係,非外人所能乾擾。”
正在這時,突然聽到諸葛瑾回來了。
孫權驚訝地問道:
“如此一來,江南豈不危險?”
這時,趙谘上前說道:
“我有一計,可以解此危。”
孫權問道:
“何計?”
趙谘說道:
“主公可以親自寫一封表奏,由我作為使者,去見魏帝曹丕,向他陳述利害,使曹丕攻打漢中,蜀兵自然會陷入困境。”
孫權大喜,說道:
“這是個好計策。”
“不過你此次前去,可不能丟了東吳的麵子。”
趙谘答道:
“如果稍有失誤,我願投江自儘,不敢再見江南百姓。”
孫權大喜,於是寫了表章稱臣,命趙谘為使者。
趙谘在夜晚便到達許都,首先見了太尉賈詡等人和其他官員。
第二天早朝時,賈詡出班報告說:
“東吳派遣中大夫趙谘上表。”
曹丕笑道:
“他是想退去蜀兵吧。”
於是便下令召趙谘進來。
趙谘拜伏在朝堂下。
曹丕看完表章後,便問趙谘:
“吳侯是怎樣的主公?”
趙谘回答:
“聰明、仁愛、智謀、雄才的主公。”
曹丕笑道:
“你誇獎他是不是太過了?”
趙谘說道:
“我並非過譽。”
“吳侯能夠任用魯肅,是他聰明;能夠拔擢呂蒙,是他明智;能在俘獲於禁的情況下不加害,是他仁愛;能夠在不流血的情況下奪取荊州,是他智慧;能夠依靠三江之地,威視天下,是他雄才;屈尊降貴來歸附陛下,是他謀略。”
“以此來看,豈不是聰明、仁愛、智慧、雄才的主公嗎?”
曹丕又問:
“吳主懂得學問嗎?”
趙谘回答:
“吳主有百萬甲兵,江水和漢水為屏障,帶領廟堂之臣,任用賢能之士,致力於國家大計;平時雖有些閒暇,但他廣泛閱讀書籍、曆史,采納其要義,不僅僅是學術上的研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