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主聽後,又驚又喜,說道:
“相父果然有鬼神莫測的智慧啊!”
“願聽詳細的退兵之策。”
孔明答道:
“先帝將陛下托付給臣,臣豈敢有一刻的怠慢?”
“如今成都的眾官員都不懂兵法的精妙——兵法的關鍵在於出其不意,豈能向人泄露?”
“老臣早已得知西番國王軻比能率兵攻打西平關;臣料到馬超是西川本地人,向來深得羌人信任,羌人視他為‘神威天將軍’,因此臣已派人星夜送信,命令馬超死守西平關,同時布置四路伏兵,日夜輪換,用兵力防守:這一路完全可以放心了。”
至於南蠻孟獲率兵進犯四郡,臣已急令魏延率一支軍隊采取虛實相間的疑兵之計,左右調動、反複示弱。
南蠻軍依仗勇力,但心思多疑,見到疑兵就會不敢輕易進攻:
這一路也不足為慮。
至於孟達引兵進攻漢中,他與李嚴有生死交情。
臣回成都時,已留李嚴鎮守永安宮。
臣已經寫了一封書信,偽裝成李嚴的親筆信,派人送給孟達。
孟達看到信後,定會推病不出,從而拖延軍心:
這一路也不必擔憂。
再者,曹真率兵攻打陽平關,該地地勢險峻,極易防守。
臣已調趙雲率軍駐守關隘,采取不主動出戰的策略。
曹真若見我軍按兵不動,不久就會因耗不起而撤退:
這一路也足以放心。
雖然這四路兵馬都不足為懼,臣仍擔心無法全然保障萬無一失,因此已經暗中調遣關興和張苞兩員大將,各領三萬兵馬,駐紮在緊要的地方,以備各路救援。
這些調度安排完全沒有經過成都的官員,因此無人知曉。
唯有東吳這一路兵馬,可能尚未出動。
若他們見四路大軍獲勝,川地有危急之勢,定會來攻;
但若四路皆不成功,孫權又怎會動兵?
臣推測,孫權必然記恨曹丕三路侵吳的仇怨,絕不會輕易聽從其言。
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派一位善於辭令的使者前往東吳,從利害關係上勸說他們,以此先退東吳之兵;
若能退東吳,其他四路兵馬又有何足憂之處?
隻是目前尚未找到合適的人選,因此臣才猶豫未決。
陛下又何必親自駕臨?”
後主說道:
“太後也想親自來見相父。如今聽了相父這番話,朕如夢初醒,又何必再憂愁呢!”
孔明與後主共飲了幾杯酒後,親自送後主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