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是曹昂在節製的地域,齊頭並進乾的事情太多了,聚民,興屯,修路,建城,水利等等,如此成規模的政策推行,勢必要有足夠的震懾力量才行。
對於曹昂做的種種,其實在曹操麾下是有些反對聲的,但這個反對啊,是出於做的是否太多了,是否該分出輕重緩急來,畢竟貪多嚼不爛嘛。
不過對於這些,遠在襄陽的曹昂根本就不在意。
秩序從安穩到崩壞,想要在回到安穩,且身處在亂世之下,有些事就必須要提前做,在推行一些新政時,即便遭到一些反對聲,也能趁著亂世動蕩下解決,真的沒有亂世了,再想著去解決反倒是難辦了。
畢竟人心是會變得。
“諸君以為派張繡、張遼領本部出戰青州如何?”在此等態勢下,見眾人沉默不言,曹操將思慮許久的想法講出。
“明公,這是否太冒進了?”
毛玠皺眉道:“玠沒有懷疑張繡、張遼的意思,可東線牽製袁譚之事,必須要慎重對待才是。”
“某倒是覺得此事可行。”
董昭緊隨其後道:“青州地界雖有險峻之地,然更多卻是平坦之地,而張繡、張遼麾下有不少精騎,一支來自西涼,一支來自並州,如若他們能夠聯起手席卷青州,再得徐州所轄琅琊、東海相助,未必不能牽製住袁譚主力啊!”
探討隨即展開。
彆看張繡、張遼先後投效到曹操麾下,且在濟陰等地發揮著作用,但是吧,他們終歸是降將,就此前所取得的一些戰績,是叫他們在曹軍中站穩了腳跟,但是還不足以躋身到核心圈層中。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這裡不止有打打殺殺,更多的卻是人情世故。
曹操的發家史,離不開兩股群體支持,一個是沛譙武將集團,一個是汝潁謀士集團,前者是在曹操涉足黃巾之戰,就一步步的支持曹操,在討董之戰中,則更是有糧的掏糧,有兵的聚兵,這奠定了曹操參與逐鹿的基礎。
另一個則是在兗州之變出現後,荀彧得到了曹操的重視與信賴,繼而逐步的凝聚到曹操麾下的,這其中就有一些是荀彧舉薦的。
對於一方勢力的上位者來講,麾下的確要有核心班底,但是在核心班底中,卻不能局限於少數群體,這樣是不利於後續統治的。
單說軍隊這一塊。
沒錯。
是曹氏、夏侯兩族更牢靠,但是卻不能隻有他們,所以除了曹仁、夏侯惇他們外,沛譙一係的其他武將,也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提拔。
可隨著地盤的進一步擴張,關鍵是他們彼此間關係愈發緊密,其中還有姻親關係,這就要考慮更多了。
按著原有時間線,以官渡之戰作為轉折點,曹操麾下的軍隊,就經曆了一次次調整,以於禁、張遼、徐晃為首的一批外姓武將嶄露頭角,他們的地位不斷提升,這在軍中起到了極好的製衡作用。
同族的的確要用,且要重用,在這亂世之下,連同族的人都不能凝聚起來,幫襯著你分憂解難,那指望外人幫你解決問題?
這是很可笑的。
但是用歸用,彆的也要用啊。
總不能一條腿蹦躂吧。
正是知曉這些情況,曹昂當初才會想留在南陽,以他為核心構建起一支文武隊伍,在絕對效忠曹氏的前提下,他們得到曹昂的提拔與重用,繼而在大層麵上,構建起一個更為穩固且相互製衡的秩序。
現在的曹軍之下,沛譙一係話語權依舊很大,但是除了這一係外,來自彆處的武將,也都開始嶄露頭角了。
而曹操恰好是看到這一點,且他也樂意促成這種趨勢,所以曹昂成婚的對象,是來自夏侯一族的夏侯涓,這是為了跟進一步增強曹昂的影響力,話語權,繼而使得曹軍這支不斷龐大的隊伍,能夠牢牢掌握在曹氏手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事就這樣定了。”
在聽到不少人所講後,曹操一錘定音道:“不過張繡率領本部離開濟陰,難保此地駐防薄弱,為解決此事,某有意舉仲德任振威將軍,領兵鎮守於鄄城!”
妙啊!!
郭嘉聽到此言,雙眸微張,內心生出些許激動,叫張繡、張遼奔赴青州,而使程昱坐鎮鄄城,這對整體戰局是有益的。
鄄城,乃是濟陰郡北部要衝,扼守在黃河南畔,看起來平平無奇,實則這一帶真要爆發大戰,此地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是程昱在此坐鎮,不僅能兼顧到曹袁兩軍主力所在,必要的時候還能提防青州方麵。
一旦張繡、張遼他們在青州出戰不利,而曹操就可順勢將山陽郡、東平、魯國幾地交由程昱節製,如此與琅琊、東海等地互成掎角之勢,即可鉗製住在青州的袁譚所部,關鍵這還不會影響到其他地域。
如在徐州的夏侯惇,其多數力量依舊是提防劉備、孫策他們。
“明公,解決了東線,那與袁軍首當其衝的東郡,是否應先行派遣精兵強將,以抵禦袁軍的先行攻勢?”
被委以重任的程昱,沒有絲毫的驕傲,相反卻表情嚴肅道:“東郡太守劉延能力固然不俗,且已領兵屯駐到白馬一帶,可此番袁紹攜麾下文武南下,這規模終究是不少,東郡一帶的駐防……”
“仲德以為徐晃調往延津駐守怎樣?”
曹操聽到這裡,講出了心中所想。
徐公明?
這下不止是程昱,堂內所聚荀彧、荀攸、郭嘉等一行人,無不在心底生出詫異。
徐晃,是在討袁之戰中,被曹操所虜的,此後徐晃就被派到多地任職,在軍中是不顯山不露水。
而在曹昂發動伐荊一役期間,曹操決意順勢滅掉呂布,便集結大軍兵出徐州,徐晃就在其中,在這一戰中其表現讓曹操印象深刻,不過曹操對此卻沒有做什麼,直到這次要跟袁紹交戰了,曹操想到了此人。
受曹昂的影響,曹操麾下的變動不小,於禁、樂進、李典這些將校,悉數集中到了曹昂麾下,雖說在前期對曹操影響不大,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彆是曹袁之戰爆發,曹操必須要挖掘一批將校肩負重任才行。
好在,在宛城之戰、討袁之戰,徐州之戰中,曹操也俘虜了不少敵將,這也使得曹操麾下武將儲備不少。
在這較長的時間內,曹操是能考察一批武將的,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尤其是處在亂世紛爭下,能打仗的武將,但凡所效忠的上位者英明,根本就不可能埋沒了。
圍繞徐晃增派延津一事,並沒有像張繡、張遼兵出青州那樣,引來了不少人的分歧,因為在這個時候,很多人都看出自家主公,有意在提拔一批武將,那提拔他們是為了什麼?不就是製衡嗎?
有些話是不能講出來的。
尤其是處在大戰降臨之際,這是不利於團結的,而一旦內部出現了問題,那重兵壓境的強敵必然不會錯過這機會的!
喜歡我的父親是曹操請大家收藏:()我的父親是曹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