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夏侯儒的猜想是沒有錯的,此次江東之所以出使想與曹氏聯姻,其實並非是孫策所想,而是底下的人規勸所致。
一方麵是曹氏與袁氏之爭,一方麵是曹昂在南日益強盛,一方麵是江東形勢暗潮洶湧,鑒於上述種種,張昭、張紘他們遂向孫策進諫,以此來緩和與曹氏的關係,確保好江東的整體平穩。
其實曹昂謀成的全麵封鎖之計,江東方麵是有不少人看出來的,孫策可不止一個周瑜周公瑾,更有張昭、張紘、呂範、呂岱、吾粲、闞澤、嚴畯、孫邵、胡綜、薛綜……等一批謀士文臣追隨。
上述的這些人,或是主動投效,或是舉薦而投,或許博名征辟,這使得孫策麾下文武都很充沛。
建安五年的那一戰讓曹昂是收獲頗豐,但是與之相對的,孫策也不是沒有收獲,儘管其在軍事層麵遭遇慘敗,但對於一方勢力而言,不能隻講軍事,卻不講政治!
孫策麾下的武將派係不少,這也導致孫策一直在調整與平衡,同樣的道理在文這方麵也是一樣。
而在孫策麾下得勢做多,深得信賴的當屬江北流寓一派的,其次才是江東本土一係,此事要真詳細去講很繁雜,但是簡單概述下就是天下大亂下,有一批江北諸州各郡的群體避難江東,這跟避難幽州、冀州、益州、荊州、交州等地是一樣的,看似是個人選擇,實則卻藏有深意。
對於士族閥閱、豪強郡強等特權群體而言,他們是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往往都是分開放的,所以這也造就了漢末亂世紛爭的精彩。
孫策的崛起是時局所致,但與此同時吧,也是從江北避難來江東的一些群體,想要達成某些目的,故而先後選擇投效孫策的推動,畢竟沒有孫策的話,那江東本土諸族把持著一切,就沒有他們在此紮根的可能。
對於宗族的發展與延續,最重要的就是土地和家學傳承了,可問題是來江東避難的這些群體,是有一部分攜帶了家學傳承,但是土地卻根本置辦不了太多,但凡是好的土地,成片的土地,是掌握在江東諸族手裡的。
哪怕這些江北流寓群體,想要跟江東本土諸族交好,但是牽扯到最核心的問題,那效果是極差的。
在此等大背景下,當孫策以橫掃之勢出現,但凡是有想法的人,那心裡不會做出對應選擇?
開什麼玩笑!
在原有的時間線上,為什麼孫策會遭遇暗殺,那不就是侵占江東本土諸族太多利益,以至於江東本土諸族快扛不住了,而到了孫權接管大局,為什麼初期反對的很多,特彆是曹操領兵來征伐,繼而出現了膾炙人口的赤壁大戰,但在這一前後言降的很多,那還不是因為孫權做出了妥協,啟用了大批江東本土諸族的人,反倒是江北流寓群體的利益遭到損失所致的?
孫策執掌的江東時期,是以江北流寓群體+軍中少壯派為主,在打壓江東本土群體的基礎上,又製衡住了內部,從而推動富春孫氏的基業夯築。
孫權執掌的江東時期,是比較複雜的了,但有一個核心是沒有變得,那就是孫權做出了妥協,允許私募部曲,還有一些彆的,從而確保富春孫氏在江東的根基,可這卻導致其無法做到一言堂了。
所以對於一方勢力而言,這背後從來都是不簡單的,很多牽扯到利益的層麵,是不能公然拿到台麵上來講的。
曹氏會麵對的問題,彆的諸侯勢力同樣會麵對,而在彼此間征伐下,這同樣是一場場艱難的博弈與鬥爭,因為還有很多事是藏在隱秘之處的,不是說攻克了地盤,拿下了城池,一切就都高枕無憂了。
故而諸葛亮一行的江東之旅注定是不簡單的。
建安六年,五月三十日。
秣陵下了小雨。
天陰沉沉的。
討逆將軍府外。
諸葛亮垂手而立,夏侯儒為其舉傘,二人之後是蔣濟、董恢、馬良、胡質、周不疑等一行人。
諸葛亮一行在秣陵待了數日,期間沒有任何人過來,直到今日孫策才派人來,說是要設宴招待他們,可誰都知道這不簡單。
孫策所領為討逆將軍,吳侯,這是此前孫策派人赴許討來的,而此外孫策還自領一職,即揚州牧。
世人認與不認另說,但此職必須要有,如此方能對衝丁斐所領揚州刺史,不然丁斐折騰些事情,孫策還真不太好辦。
說起來在跟袁紹、孫策相繼交惡後,對於二人所領之職,曹操都沒有動,依舊是叫他們領著,但對外該罵的一樣不少,特彆是袁紹,那都被扣上了國賊的帽子,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占據大義。
奉天子以令不臣,這可不是什麼簡單的口號。
這是有著極深的政治目的與政治優勢的。
與之相對的,就是做任何事情,曹操不能隨心所欲,必須要講究方式方法,這為的就是叫世人看到。
“走吧。”
諸葛亮的聲音響起,打破了此間的平靜。
一行皆知這次宴請來者不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諸葛亮的帶領下,在一眾披甲銳士的怒視下,一行人朝著討逆將軍府走去,這一路走來,氣氛的微妙與壓抑,眾人都是能感受到的。
在前的諸葛亮表情自若,尚未到正堂時就聽到一些說笑聲,這讓諸葛亮的眉頭微蹙起來。
諸葛亮停了下來。
“去傳,征東將軍府來使,議曹掾諸葛亮應邀赴宴。”
諸葛亮撩撩袍袖,對身後之人說道,這次來訪江東,曹昂給諸葛亮一個新職,即征東將軍府議曹掾之職,為的就是方便跟江東方麵接觸。
討逆將軍是雜號將軍,征東將軍乃重號將軍。
很早之前,曹昂就從各方麵壓製住孫策了。
蔣濟、董恢一行人聞言,你看我我看你下,很快蔣濟就快步朝前方正堂走去,這叫抬腳的馬良、董恢收了回去,在一行注視下,蔣濟很快就消失到視線之內了。
彆覺得這是什麼小事。
此刻的諸葛亮,代表的是征東將軍府,跟曹昂的種種,那是屬於內部的事兒,但此刻在外就另當彆論了。
“哈哈……”
隱約間,一些人聽到爽朗的笑聲,這叫董恢、馬良他們的眉頭微皺起來,雖說他們不知發生了什麼,但他們卻知事兒不太對。
夏侯儒看向一旁的諸葛亮。
對於這些,諸葛亮沒有任何反應。
就直直的站在原地。
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當蔣濟出現在眾人視線內,其身旁跟著來了一人,此人正是張紘,諸葛亮他們或許不熟悉,但夏侯儒卻很熟悉,當初孫策就是派此人去許都的,那時夏侯儒曾遠遠地看到過,在跟諸葛亮小聲提醒後,諸葛亮點點頭沒有說什麼。
過來的張紘,當看到諸葛亮時,這心底是有驚意的。
雖說諸葛亮一行過來,關於他們的種種,就被一些人所知曉了,諸葛亮的年輕,很多人也知曉,可親眼見到時,那感受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