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劉備也知,眼下的局勢必須要急了,不管怎樣,要搶在鄴城之戰分出勝負前,把所謀之地給拿下。
鄴城之戰,無非是兩種結果,多種走向。
一種是袁紹守住了鄴城,曹操領軍歸許,到時即便袁紹不滿此事,可在此戰下損失慘重下,袁紹也不好追求什麼,這也就給了劉備機會。
一種是袁紹沒有守住,曹操領軍攻破,這帶來的變數就多了,袁紹沒死,則一切還有緩衝的餘地,至少曹操想一統冀州是很難的,在這期間,他隻需與袁譚一起,鞏固好所謀之地,以不變應萬變即可。
而最凶險的就是袁紹死了,這其中的變數就更大了,至於會怎樣,這是劉備都無法預判的。
而在這場謀劃下,劉備想要什麼?
一塊相對安穩的地盤,代郡或上穀郡,在此基礎上,為張飛謀取一職,即護烏丸校尉,拿下了此職,就能針對邊陲展開謀劃。
按著孫乾、簡雍他們出謀劃策所講,將袁譚頂在前麵,以確保兩國兩郡之地安穩,而在此期間,劉備則與各方聯係好,叫張飛他們征伐南匈奴、鮮卑等族,繼而擴充麾下騎兵的規模。
這件事一旦做好了,則那些不願投效,厭惡與排斥曹操的群體,必然會派人來跟劉備取得聯係的。
有了這些作為倚仗,劉備就能乾一件事。
即設法滲透進並州去!!
這就是此局的最終謀劃。
劉備也好,孫乾、簡雍也罷,他們都看出一點,在冀州跟曹操爭鋒,這是不現實,也不可能的了。
應選擇避其鋒芒,趁著亂象出現,設法圖謀一塊安身立命之地,並州,無疑是最佳選擇了。
幽州,劉備不是沒有去過,但那裡太過苦寒貧瘠,又太過複雜了,更彆提與幽州相鄰的,還有公孫度這方勢力。
就依著劉備的這點家底,根本就在幽州消耗不起。
反倒是到了並州,一切都還有機會。
雖說並州刺史是高乾,此人乃是袁紹的外甥,但隻要有袁譚在,不管從哪個角度來說,那高乾都是低一頭的。
沒錯。
在這盤大棋下,袁譚已被劉備捆綁在一起了,隻要袁譚不出意外,劉備就有機會實現他所謀的種種。
拿下了並州,都不說拿下並州全境,隻需拿下雁門郡、定襄郡、雲中郡幾地,並控製好代郡、上穀郡等地,進可與曹操展開對峙,退可保所轄安穩,而且在這期間,劉備還能做什麼?
對盤踞並州的南匈奴部,即今下的並州匈奴,還有南匈奴展開征伐,以此不斷擴充麾下勢力。
隻要把這些事做好了,劉備還能做一件事,即借袁譚征北將軍之名,去征辟烏丸等部隨從!!
這是在外的,而在內的還有。
在許都的漢室老臣,漢室宗親,是有人與他保持聯係的,知曉此事的很少,但也恰是這樣,叫劉備看出了曹操與在許的天子,還有圍在天子身邊的一眾群體,彼此間的矛盾是愈發尖銳了。
想想也是,真要叫曹操一統了冀州,這聲威將無人能阻攔了,待到那個時候,一統天下是難事嗎?
真到了那一步,曹操會滿足於一個丞相之位嗎?
畢竟亂世降臨的久了,人心是會變得。
更彆提在此之前,是出現過廢立天子,改扶天子,僭越稱帝等事的,有這些人做前車之鑒,講一句不好聽的,曹操真要走到那一步,會在意那些罵名嗎?
好。
就算曹操在意。
可曹操身邊的追隨者,會答應嗎?
“此事不差這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