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勢力的組建,是相對容易的,隻要局勢動蕩,吏治腐敗,天災頻發,就會在地方出現。
處在亂世之下,最不缺的就是割據勢力。
大的,小的。
可謂是層出不窮。
以曹操為首的勢力,此前也是割據勢力,儘管頂著漢臣之名,可在所據之地招兵買馬,對外征伐,這不屬於割據又算什麼?
不過這一切,隨著曹操迎天子,定都於許,這一切就跟著改變了。
因為大義傍身了。
這也是為什麼亂世席卷了天下,有不少勢力會搶奪天子,會謀立新君,因為此事成了,那就得到令人無法指摘的大義。
所聚地方割據勢力,就這樣成為把持中樞的勢力。
奉天子以令不臣。
這一戰略,曹操從興平二年末持續到了建安七年,這期間被曹操征服、傾覆的大小割據勢力不計其數,最出名的莫過於袁術、呂布、劉表等,也是這樣,使曹操所聚勢力橫跨長江、大河南北,成為了當今第一勢力。
或許在先前吧,對此還有不少爭議。
可如今卻沒有了。
因為曹操接連擊敗了袁紹,不止叫其麾下損失慘重,更叫其丟掉了經營許久的鄴城。
但也是這樣,曹操到了一個比較難的時期。
即如何將麾下擰成一股繩,去真正直麵更複雜的局麵,先前以地域性思維直麵可以,可現在必須具備天下思維了。
這種轉變,不止曹操要有,麾下文武也要有。
一統的號角,既然在所屬勢力吹響,並且取得了對應成效,那麼就必須堅定不移的走下去才行。
不然麻煩與隱患會交替出現。
聯姻,這隻是曹操的手段之一,其本質是進行利益捆綁,以此增強核心凝聚,避免不該出現的事。
而除了這一點,立威,提拔,拉攏,分化……這些曹操都必須要交替跟進,不會有人等著曹操的,如果他不最先轉變,那一切都為時已晚了。
這就是一方勢力的上位者必須直麵承受的。
“文達,來坐。”
許都,丞相府。
一處小亭內。
曹操麵露笑意,伸手對披甲而立的李通示意,“說起來,這是第二次見汝了,跟先前比起來,文達變化不小啊,嗬嗬……”
“能見丞相,乃是末將之幸!”
在曹操的注視下,李通當即抱拳道:“末將在公子麾下驅使,在汝南任職,是一刻都不敢懈怠,生怕辜負了丞相期許。”
“哈哈!”
曹操撫掌大笑起來。
在旁站著的典韋,目不斜視的看著前方。
其實對於李通,曹操是很看重的,不過在當時,所部勢力雖滲透到汝南一帶,但該地太過於特殊了。
彆的不說,單單是黃巾餘孽,就頗為讓曹操感到頭疼。
但是這一切吧,隨著其子曹昂在南陽曆練,經曆了討袁之戰後,在悄無聲息間發生改變了。
不過曹操看重歸看重,但對於李通麾下部曲,曹操還是有些想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