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朗。”
與此同時,在征東將軍府。
當得知賈詡見了司馬朗,曹昂就知這是怎麼回事,細想一下,司馬朗前去漢中滲透,這的確是很合適的人選。
司馬朗這個人,曹昂是有印象的。
為人沉穩,有眼界,有能力。
其在荊州牧府任職,沒有出現任何差池,至於貪腐就更沒有了,畢竟所在宗族的底蘊是有的。
不過也是因為其宗族的緣故,使曹昂對司馬朗,對司馬懿是有想法的,這樣的人用好了有利於曹氏,用不好就是……
“去,將祝公道叫來。”
也是想到這裡,曹昂對在旁值守的典滿說道,“叫其將監視的那批子弟卷宗都拿來,某要看。”
“喏!”
典滿作揖拜道。
作為宿將,要懂得分寸,要會察言觀色,忠誠不是靠嘴講的,而是以實際行動證明的。
一開始做這些的典滿、許儀並不合格,畢竟還小,骨子裡那股血勇與拚勁,使得他們考慮事情簡單。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曹昂身邊待的時間久了,在曹昂的影響下,他們的變化還是很大的。
事實上,變化的不止是他們。
曹氏、夏侯、丁家三族子弟,還有核心圈層的那幫子弟,四州治下所聚諸族子弟,一個個的變化都挺大的。
上述這些人,但凡能通過曹昂考驗的,都將是核心圈層的後進力量,一個中央集權的大一統王朝,是需要一批核心文武,在對應的位置肩負起對應職責與使命的,隻有這樣,國朝才能不斷地變好。
對於這些人員安排,曹昂已經有了想法。
甚至這個核心圈層的梯隊,曹昂都初步劃了出來。
僅是現有的老中青三代,如果曹昂能用好的話,至少能確保五十年不缺人才,這能為曹氏帶來什麼,是曹昂都無法準確評估的。
“拜見公子!”
約莫盞茶功夫,祝公道就趕來了,隨其一同前來的,是十幾名當值的天策衛,他們擺著眾多案牘卷宗。
祝公道在親軍校尉部地位不低,其主要負責的就是內部監察,這其中就包括對漢室老臣的子嗣孫輩監視。
當初征辟司馬懿、楊修、伏德等大批子弟,就是為叫漢室老臣這一群體,對曹氏有所顧慮,以此減少許都的一些威脅。
曹操畢竟所處的位置不一樣了,所以麵對一些拒絕的,不能采取太過強硬的方式,可是曹昂卻沒有這些顧慮。
不接受征辟?
綁來!!
當初司馬懿就是這樣被征辟的。
前去代表征辟的,就是典滿。
也正因為這樣,司馬懿對典滿的印象仍很深刻。
“楊修、伏德他們在荊南一帶,可有什麼異常舉止?”曹昂撩袍起身,朝著那些案牘卷宗走去,對作揖行禮的祝公道詢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