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詡要恭喜公子。”
書房內。
賈詡表情複雜,看了看所持公函,沉默良久,作揖對曹昂說道,諸葛亮的這份公函,賈詡看了後,感觸是頗深的。
“老師,喜從何來?”
曹昂淡淡一笑,看向賈詡。
諸葛亮的那份方略,曹昂沒有叫其拿走,而是留了下來,這其中的很多部署,是值得去深思的。
“孔明所書這份方略,看似隻涉及到軍工、船舶兩處,實則卻又與軍屯、軍屯學緊密相連。”
賈詡目光深邃,語氣沉穩,“其深意在於通過軍工、船舶之發展,帶動軍屯之興盛,進而提升軍屯學之水平,形成良性循環,此乃長遠之計。”
“僅是這樣,詡尚不會這樣。”
“更深層次的,是孔明對軍器局、船舶司的構架,在明麵上籌設州郡縣各級建製,使兩處徹底公之於眾了。”
“與此同時,根據原料供應需求,孔明初步劃定荊豫徐揚四州多區域的產業,這就不止局限於軍屯一處了,在地方上也有涉及。”
“簡單些來講,軍工、船舶兩處所需鋼料、鐵料、桐油、鑄件等各項所需,不再像過去那樣遮遮掩掩,而是以區域集中,礦藏開采的方式,以吸納更多群體參與其中,從而提升效率,培育人才。”
曹昂笑意更盛。
這也是他無條件支持諸葛亮的原因。
“孔明所提方略,真要是能有效推動與落實,對地方帶來的變化同樣不小。”曹昂感歎之餘,看向賈詡說道。
“單單是在武昌一帶,找尋合適之地,籌建大型煉鐵廠,此事要真能促成,武昌郡治下人口勢必增多,連帶著武昌一帶江貿呈蓬勃之勢。”
“武昌真照此勢頭發展,其治下的營建、造船、水利、馳道等方麵,會不跟著其勢推動起來?”
“不止是這樣。”
賈詡順著曹昂之意,“真正讓詡看好的,其實是孔明要在荊南治下,籌建起幾處規模不小的產業。”
“此事真要在荊南推動,最先支持的定是荊南都督魯子敬。”
“在公子的明確下,魯子敬促成了荊南諸郡區劃,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荊南治下的情況複雜,尤其是漢蠻關係,這是需要十餘載,甚至更久的時間,通過治理去逐步改善的。”
“孔明要做的事,是通過這些產業的籌建,吸納青壯參與其中,這個青壯,可並不局限於漢家子民啊,也可以是諸蠻子民。”
曹昂點點頭表示認可。
一個地區的開發與治理,不是說擬定了對應政策,就一定會見到相應成效的,這是需要切實叫這裡的群體,享受到政策帶來的福祉,這才會跟著出現改變的。
荊南地區環境是相對惡劣的,可耕種的土地規模是有限的,不可能說所有的群體,都適合種地這一條路。
再加上東漢末年處於小冰河時期下,這導致自然災害頻發,說不定哪個時間段出現災情,就會導致糧食出現減產,一旦發生這樣的事兒,都不用有人刻意煽動什麼,地方就會出現動蕩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
賈詡輕呼一聲,繼續說道:“一旦在荊南的幾處產業,能在荊南的要衝所在逐步籌建起來,就能吸納多餘的青壯,以叫他們通過勞作賺取錢財。”
“這與公子想通過無當飛軍,以吸納諸蠻青壯,繼而遷移這批青壯家眷,到更適合生聚之處,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隻要這些蠻族青壯,在對應的產業內,真的賺到對應錢財,那麼有了恒產,一個個比之過去要更易馴服。”
“隻是由此一來,荊南治下的糧食供應,就成了一大難題啊。”曹昂聽出,講出自己心中所想。
賈詡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緩緩道:“公子不必過於憂心,孔明在洞庭等地謀劃造船新產,其實不難看出,這是想通過水路運輸,解決糧食調配之困。”
“魯子敬作為荊南都督,如果真的想支持孔明的話,那他就會想到加大對荊南諸江河水係的力度。”
“再者言,孔明既已想到在荊南興工,又如何會忽略在荊南劃分的軍屯,恐在他的心底已對荊南軍屯有了新的想法,如此循環相生下,荊南自可漸趨安穩。”
此策如果真能成,荊南未來可期!!
曹昂心中暗道。
曹昂想到諸葛亮會給自己驚喜,但卻沒有想到會給自己這麼大的驚喜,這等於是在此前既定諸策眾規下,以軍工、船舶、軍屯、軍屯學諸事為全新驅動,在台麵下延伸出一條條觸角,繼而刺激與影響荊豫徐揚四州發展。
如此一來,就形成了聯動效應!
曹昂之所以選擇支持此事,一個是此等方略是諸葛亮所提,一個是在荊豫徐揚四州治下,有魯肅、蔣琬、郭攸之、鄧芝、李嚴、步騭、楊顒、杜襲、趙儼、韓暨等一批才俊在
他們各展所長,關鍵是都很年輕,但凡能領悟到諸葛亮所謀深意,那麼他們肯定是會有所動的。
因為這不止是簡單配合諸葛亮那樣簡單,這對於他們自身而言同樣是實打實的政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隻要彼此信任默契,必定能將這一方略付諸實踐,繼而帶動各地區域發展,穩固根基!!
曹昂深知,信任與默契是成就大事的基石。
不過想叫在地方的才俊,一個個都能選擇跟隨諸葛亮腳步來動,他必須要給諸葛亮一個有力支持。
這不能以命令的形式,去要求在各地的才俊,這隻會起適得其反之效。
畢竟有本事的人,都是有脾性的。
所以曹昂要給予的,就是對諸葛亮的錢糧支持,這個支持力度是空前的,以確保諸葛亮能順利推行各項新政,激發各地才俊的積極性,形成良性循環,從而真正實現荊豫徐揚四州的協同發展。
“講完上述種種,就到了最根本的。”
見曹昂久久不言,賈詡繼續道:“如果詡猜的沒錯,等到孔明將這些理順清楚,就會著手於軍工、船舶兩處所轄諸坊的秘密增擴。”
“儘管在此之前,軍器局、船舶司一直注重保密,但是在這前後,兩處皆與各地商會保持采買狀態,這使一些地址是處於半公開下的,隻是因為利益的緣故,牽扯其中的群體沒有對外暴露這些。”
“這始終是一個隱患。”
“而如果能在上述諸產大規模興建下,則將采買狀態轉移到這些產業下,則秘密籌建起的那些工坊,隻要能協調好原料供應及轉運,不叫這些商會再參與其中,則很多事都能防範於未然。”
曹昂點頭深以為然。
如果可以借此機會,將上述隱患逐一排除,不僅能夠確保軍工、船舶兩大產業的穩步發展,還能進一步鞏固內部穩定,為未來的大業奠定堅實基礎。
這也就是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