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手指輿圖,目光如炬,“父親所傳密令,征東將軍府自接令起,要秘密向河南尹、濟南國兩地起運糧草、布匹、桐油、猛火油、各式軍械甲胄等,起運兩地規模,要滿足數萬大軍至少半年所需。”
一言激起千層浪。
賈詡、閻象、婁圭、袁渙、劉曄一行聽後,臉上露出各異神色,心中更是生出無數思緒與想法。
“有什麼,都可以講出來。”
曹昂知道這道密令明確,肯定會有人猜到什麼。
賈詡沉吟片刻,率先開口:“公子,要是按丞相這般,這次征東將軍府要承擔對河南尹、濟南國兩地前線供應,丞相是打算多路伐袁?”
“父親沒提,不過昂是這樣覺得的。”
曹昂點點頭道:“河南尹這一糧草軍需彙聚,多半是以河東郡、河內郡、河南尹三地為核心,向高乾所據並州展開攻勢,但該地的仗到底怎樣打,又以何人為主,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濟南國這邊,多半是趁此次伐袁之勢,蕩平河間國、渤海郡幾地叛亂,儘管在去歲一戰中,有張遼、臧霸、張繡他們率部攻略,將上述之地儘收我軍麾下,可受冀州局勢動蕩的緣故,這治下的叛亂時有發生。”
“不管是對戰並州,亦或是橫掃反叛,針對於這次發動的伐袁之戰,都是不太容易打好的仗,前者地理位置太特殊了,後者背後牽扯到的太多了,也是這樣,父親才會做如此安排吧。”
這是要趁此機會,叫曹仁、夏侯淵、夏侯惇他們得到對應功勳啊。
聽完曹昂講的這番話,賈詡、閻象、婁圭、袁渙、劉曄他們相視一眼,一個想法在他們心底默契生出。
並且這種可能性是很大的。
畢竟在建安五年,建安六年的兩次與袁紹交戰下,在曹操麾下驅使的武將中,是一批非曹氏、非夏侯氏的武將,在曹操的統籌調動下,於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有一部分還是新投沒幾年,戰場降服的,在這一期間,曹仁、夏侯淵、夏侯惇他們呢,則在各自該坐鎮的地方坐鎮,以確保前線交鋒下,不會受到前線戰局的影響,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確保以他們為核心的區域,治下秩序不會出現岔子。
對於這樣的安排,賈詡他們其實是能理解的。
先前的兩次對袁之戰,那是被動迎戰的,是帶有很多不確定性的,一些命脈,曹操必須要交給最信任的人才行。
與此同時,通過這樣的戰局,也是對麾下武將的一次考驗。
很顯然徐晃、高順、張遼、張繡、臧霸等一批武將在戰場上的表現,是通過了曹操的考驗的。
可現在不一樣了。
針對汝南袁氏發的檄文,代表著曹操的決心,這次大戰,肯定是要以傾覆汝南袁氏為終結的。
這等規模的大戰,再叫曹仁、夏侯淵、夏侯惇他們坐鎮要害,不叫他們參與到最前線的戰事,這是說不過去的了。
一個是這會影響曹氏、夏侯兩族內部團結。
一個是這樣一來,曹操沒法晉升曹仁、夏侯淵、夏侯惇他們的官職。
這都是曹操必須考慮好的事。
最早追隨他的一批,關鍵多數是帶有一定資源入夥的,他們的官職,要是低於其他武將的話,這是說不過去的。
曹操是有用外姓武將,以製衡本姓武將的想法。
但這不代表他會就此打壓本姓武將啊。
誰才是最牢靠的,最該信任的,曹操還是分的清楚的。
正是基於種種考慮吧,針對於己部要展開的攻勢,曹操沒有選擇對征東將軍府這邊太過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