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道真夠可笑的。”
“袁本初要是知曉,他的兩個兒子,為了爭權奪利,做出這等有損汝南袁氏的事,不知要氣成什麼樣!”
冀州,安平國境。
安平縣城內。
曹操斜倚憑幾,身披大氅,手中所持密報,被他丟到一旁,對典韋、郭嘉講這些時,曹操笑了起來。
隻是這笑卻帶著些彆的意思。
典韋、郭嘉相視一眼,心底無不生出彆樣情緒。
他們追隨曹操的時日不短了,期間什麼樣的事沒有遇到過,特彆是跟強敵交戰下,可今下遇到的,算是極為少見的了。
“汝南袁氏曆經四世,以三公之位所積名望及底蘊,還有袁本初十餘載的拚搏與奮戰,打拚下的這份基業,就這樣讓兩個蠢笨子嗣給敗了!”
曹操眉頭微蹙,伸手說道:“奉孝,你來說說,這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啊,某是想了又想,卻無論如何都想不通,他們為何會在如此複雜境遇下,在我軍取得不俗進展下,依舊敢做出這等事來!”
“某真是想不通!!”
郭嘉先是看了眼典韋,隨即上前作揖道:“明公,其實沒什麼想不通的,袁譚袁尚終是長於婦人之手,故而眼界、心胸才會如此。”
“再者言,他們所經曆的種種,又豈能跟其父所比,也正是這樣,才會使他們被短利所蒙蔽雙眼。”
曹操沒有說話。
打了半輩子的仗,什麼樣的對手他沒有遇到過,這期間不乏一些想置他於死地,或真快做到這一步的。
這前後他遭遇的打擊,重創,兩隻手都是數不過來的。
但這次跟袁紹交戰,跟汝南袁氏交戰,卻讓他生出一種莫名的失望,這跟他想的完全是不一樣的。
原以為會打一場極為艱難的仗,甚至在他的心底都做好這一準備了,不然他也不會叫自家長子,在南給他解決東西兩線的錢糧軍需供應。
可結果呢?
袁紹的兩個兒子竟如此不爭氣!!
這等事說出去,怕是都沒人信!
“嗬嗬…”
曹操輕笑著搖頭,似是釋然一般,“既然他們想要爭鬥,那某就遂他們所願吧,趁著他們爭鬥之際,從快將安平以南安穩下來。”
郭嘉聽後暗鬆口氣。
受到袁紹病逝、袁譚袁尚相爭的影響,這使己部在此期間進取迅猛,然雖大勢對己有利,可各地的混亂及騷亂仍有。
如果真想徹底傾覆汝南袁氏根基,還是需要穩固已奪地盤,肅清各地殘餘勢力,安撫民心才行。
如今袁氏兄弟鬩牆,這是極為難得的機會。
當然,趁此機會繼續北伐,也不是不行。
但在郭嘉看來這其中隱患太大了。
在過去這段時日,有不少是聞風而降的,還有規模不一的軍隊歸順,最重要的一點,是此次北伐出動的大軍,有不少被分散到各處去了,倘若不進行甄彆,整備,休整的話,萬一這期間誰要有什麼心思,這豈不是要壞了北伐大計?
更何況己部前推至此,戰線拉長了數百裡,這對糧草軍需供應的壓力,可謂是成倍的增加。
所以眼下最穩妥的做法,便是放緩北伐步伐,先鞏固已得之地,梳理治下,在一切都準備就緒下,再對袁譚袁尚發動攻勢。
郭嘉想的這些,曹操也都想到了。
還有一些,是郭嘉沒有想到的。
也是受先前的影響,使曹操對冀州治下諸族,有著深深的提防與警惕,他要趁著眼下的形勢,叫那些想走卻不能走的群體,趁著眼下還有混亂的時機,繼而去投效袁譚、袁尚哥倆麾下。
對於這些人,曹操的態度很明確。
隻要他們做了這種事,那今後擊敗袁譚袁尚後,是斷然不會留他們的,是要堅決徹底的清除掉!
“天下出現兩位大將軍,兩位袁氏家主,許都近來可有什麼反應?”明確後續要做的事後,曹操遂不再想這些事,在沉默許久後,看向郭嘉說道。
此前一段時日,冀州多地治下動蕩不休,曹操的精力及注意全集中於前線,對彆的不怎麼關心。
“起初是很熱鬨的。”
郭嘉一聽這話,露出淡淡笑意,“很多人都沒想到袁譚、袁尚會做此等事,為此有不少人在暗地裡串聯。”
“不過,隨著我軍在冀戰績不斷南傳,有不少人消停下來了,甚至連朝中也跟著消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