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於世都是有錨點羈絆的,彆管是誰都脫離不了這點,曹昂恰是知道這個,所以針對一批特殊群體,就會用最有效的方式跟進。
壓力誰都有。
煩惱誰都有。
就現階段的態勢下,誰有他跟曹操的壓力大,煩惱多?
這是進一步如履薄冰,退一步萬劫不複。
也是想明白這點,曹昂對諸葛亮展開試探,同樣的事在彆的人身上也有,人不能既要又要。
他都不能這樣,憑什麼要給彆人創造這機會?
以審訊要案的形式,來解決諸葛亮想增軍屯學錢糧的需要,這件事曹昂沒覺得自己做錯什麼。
旬日轉眼就過去了。
忙碌的曹昂,等到了諸葛亮的答複。
同意了。
在看到諸葛亮所書後,曹昂露出會心笑意,任何事都是開頭難,但隻要這個頭開好了,那後續就相對容易不少。
“何事叫公子如此高興?”
賈詡帶有幾分好奇,看向曹昂。
“老師自己看吧。”
曹昂將諸葛亮的書信,遞到賈詡跟前。
賈詡接過。
可在看到的那刹,賈詡眉頭微挑,在他心底立時就猜到了什麼。
“讓孔明下此決斷,公子定是許諾了什麼吧?”
過了一會兒,賈詡將書信折好,遂看向曹昂詢問。
“生我者,父母也,知我者,老師也。”
曹昂微微一笑道:“的確是許諾了,如孔明接手的那部分要案,孔明可以妥善處置,則那部分查抄,便歸到軍屯學中,好叫孔明調配。”
果然。
賈詡露出了然之色。
對諸葛亮,他是了解的,這是一個很正的人,但同時會利用規則的人,也是對諸葛亮愈發熟悉後,他才知自家公子為何如此看重此人。
當然了,在賈詡的內心深處,對龐統,司馬懿,徐庶要更看重些,這跟才能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性格上。
因為龐統、司馬懿、徐庶三人脾性各有不同,但卻能叫賈詡看到各自的身影,這也讓賈詡生出想調教的心思。
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
再者言,龐統他們跟諸葛亮要走的路,是完全不同的路,他們是要走涉軍這條路的,出謀劃策,運籌帷幄,這不是誰想做就能做到的,而諸葛亮呢,就依著他對曹昂的了解,那是要涉政的。
“既是這樣,涉及被抓的漢室宗親,如何用合適的時機,下派到孔明那裡,公子就要考慮清楚了。”
“放心吧老師。”
聽到賈詡的提醒,曹昂開口道:“這件事,學生已謀劃好了,不會過早的,就將此事推給孔明,這既是對孔明不負責任,更是對學生自己不負責任。”
就收服諸葛亮一事,眼下這個頭是正式起了,曹昂肯定要考慮好這個尺度與節奏,絕不會簡單粗暴的對待。
漢,這的確值得留戀。
但對曹昂而言,他要將漢成為一種思想,而非是王朝這種,漢文化,應當以高水平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