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脈傳承,是不管在什麼時期都不可分割的,承平也好,亂世也罷,有了血脈,就有了希望和奔頭。
對個人,對宗族,這都是適用的。
譙縣曹氏,在過去的底蘊及影響,僅是局限於一隅的,儘管祖上是曾輝煌過,但卻不能僅將一切都寄托於過往。
人總是要向前看的。
這才有了如今的曹氏。
因為有曹操,使譙縣曹氏從地方豪族躍升為天下望族,這是譙縣曹氏從未遇到過的,也是譙縣曹氏的重要轉折。
在這期間,有太多的事發生。
即便是在今下也是一樣。
這也使一件事,變得尤為重要。
子嗣。
以曹操為首的譙縣曹氏,在亂世紛爭下脫穎而出,使追隨的群體不斷增多,凝聚成一股不容忽略的勢力!
處於這滿是算計的世道下,想叫更多的人接受,臣服,凝聚,必須要在軍政之外還要有彆的才行。
曹操因為有了曹昂,有了眾多的子嗣,使得麾下人心更穩,因為追隨曹操的文武皆知一點,他們所為之奮鬥的,不會因為出現些意外就轟然倒塌。
同理。
作為繼承人的曹昂,有了嫡子,有了眾多子嗣,這就使追隨曹氏的更是心安,因為三代無憂了!!
彆覺得這是什麼小事,這是比任何事都要大的。
“子修哪兒都好,就唯獨想的太多了!!”
冀州,鄴城。
重兵把守的城牆之上,風呼嘯而過,城頭插著的旌旗獵獵作響,肅殺之氣籠罩此間。
典韋、許褚身披重甲,身後跟著數十名銳士,亦步亦趨的跟在曹操、郭嘉身後。
身披大氅的曹操,在走到一處垛口時停下腳步,握拳捶在女牆上,眉頭緊鎖的表達自己的不滿。
郭嘉停下腳步,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可心中卻生出彆樣思緒。
自家明公為何如此,他如何會不知曉啊。
“奉孝,某還沒有老到,什麼事都叫自己兒子扛的地步吧?”曹操伸手虛指一處,皺眉看向郭嘉道。
“跟孫文台的兒子,打這一仗,對於此事,某是樂意看到的,某也想叫天下知道,我曹孟德的兒子,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明公說的是。”
郭嘉微微一笑道:“長公子之風,深得明公精髓,與孫伯符這一戰,長公子處置的很是得當。”
“該打的仗不打,勢必會有動亂出現。”
“孫伯符就是看準了這點,才會在秣陵做那等事,長公子就是看到了這點,所以才……”
“那為何要把某該承受的給擔起來?”
正說著,曹操出言打斷,“兩線作戰乃是兵家大忌,子修不是沒領過兵,沒征戰過,這等簡單的道理,他難道不明白?”
郭嘉欲言又止,但終究是沒有講出口。
“某知道,子修是不想叫我難做!”
曹操長歎一聲,轉身俯瞰著城牆之下,“畢竟在許都,在酸棗,在冀州,某做了那麼多的事,作為當朝丞相,說出的話就要做到,對北征這一戰,我軍不止要解決了袁紹,更要傾覆掉汝南袁氏,唯有這樣,我軍之威方能遍傳天下!”
講著,曹操表情凝重起來。
最初得知曹昂要用兵時,曹操是有驚意的,畢竟在如此關緊的時刻,如何能在南域起兵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