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六月二十一。
烈日高懸,酷熱讓人心煩意躁。
諸葛亮立於一處,略有失神的看著前方,腦海裡不斷浮現種種,他不知自己做的到底是對是錯。
進出的人,有些在見到諸葛亮時,想上前去跟諸葛亮打招呼,卻被同行的人阻止,因為在今日,襄陽城會發生一件大事。
直到……
“孔明。”
賈詡的聲音打斷此間平靜。
諸葛亮回過神來。
在看清來人是誰時,諸葛亮抬手行禮,“見過軍師。”
“哎,無需多禮。”
賈詡笑笑,伸手示意道,說著,賈詡打量著諸葛亮,“孔明是在想今日處決之事?”
“是。”
諸葛亮短暫沉默,隨即點點頭道。
在過去,影響到襄陽秩序的,不止前線戰事這一項,還有彆的,看似平靜的時局下,卻藏著暗潮洶湧。
作為明麵上審理要案的諸葛亮,在過去經曆了世人難以理解的經曆,恰是這份經曆使諸葛亮的心境有不小改變。
三公,九卿,列卿等,這些在諸葛亮眼裡,應當儘心輔佐天子的,但在過去,卻有不少派人來襄,甚至還寫來一封封信。
目的是為影響要審的要案。
甚至在此之前,還有人強硬的表態,涉及到漢室宗親的要案,理應由在許的廷尉府來主審。
總而言之就是征東將軍府開審的這樁要案,由於牽扯到了眾多群體,導致很多人都明裡暗裡的插手此案。
可他們的插手,並非是為了將此案查清查明,而是為了各自的目的及利益,這使諸葛亮背負極大的壓力。
直到在北的仗停了,曹操對外宣稱要領兵歸許,這才使種種風波及試探,才開始逐步減少了。
因為許都發生更大的事了。
曹操不止要領冀州牧,還使麾下一批追隨者,憑借此前所取戰績功績,被推到一個個關鍵位置,爵位賞賜這些就更不用提了。
當了解到這些的諸葛亮,罕見的在府上飲酒了,還飲了個酩酊大醉,知曉此事的很少很少。
‘果然還是公子啊。’
見諸葛亮如此,賈詡沒有說什麼,心底卻生出了感慨及唏噓。
諸葛亮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在過去這段時日,彆看其負責主審要案,但其分管的軍屯、軍工、船舶等有司,是井然有序的在運轉的。
也就是說,諸葛亮要負責要案下,還要對所領諸職進行安排,畢竟前線征戰不斷,可不會管後方發生什麼。
涉及到前線供應糧草、軍需、軍械等,有很大一部分是要通過諸葛亮運轉的,這也使得閻象等人,一直在盯著諸葛亮,一旦其出現任何差池,他們就會插手解決此事。
倒不是閻象他們不信任諸葛亮,實則是涉及前線諸事,斷然不能有任何紕漏或閃失,不然會造成嚴重後果的。
諸葛亮就是在這種境遇下走過來的。
回到正題,這次主審要案的經曆,讓諸葛亮看清一個現實,即在漢室中樞的很多人,並不是一心為公的,他們會為了各種算計及私利,去明裡暗裡的做各種事情,以達到他們所謀之事。
曹昂就是要用這種方式,讓諸葛亮真實接觸到這一層,不可否認,譙縣曹氏在過去時做了很多事,有好的,有壞的,否認這些,其實是在否認曹操的來時路,這種蠢事曹昂可不會去做。
曹昂用另一種方式,讓諸葛亮知道一點,除了曹氏,除了曹操,其他人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是真的大公無私。
還是說道貌岸然!!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在漢室中樞,真的有一批大公無私之輩,那就不會發生黃巾之亂,董卓亂雒,諸侯討董,長安亂,諸侯並起這些事情了,由此漢室也不會降下亂世了,這樣很多悲劇就不會上演了。
既然發生了這些,那就彆說彆的。
諸葛亮了解到這些,一定會有很多想法的,如果諸葛亮想要改變這一切,那麼就必然要跟他捆綁在一起。
隻要促成了這點,那慢慢就與曹氏捆綁在一起。
對於不同的人,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如果諸葛亮依舊堅持所想,那可以,隻是他這輩子都彆想接觸到權力核心,諸葛一族在荊北是有底蘊,有影響,但一個不爭的事實,出了荊北,諸葛一族並不能產生太大影響,這就是現實。
哪怕諸葛亮很有才華。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當初曹昂以強硬態度,將諸葛瑾、諸葛亮征辟,要求諸葛均、諸葛誕待在自己身邊,諸葛一族就跟曹昂捆綁在一起了,至少在很多人眼裡是這樣的。
但因為諸葛亮不一樣,曹昂沒有采取逼迫的方式,強扭的瓜不甜,更何況真要采取逼迫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
“孔明有這種反應是正常的。”
賈詡撩了撩袍袖,打量著諸葛亮,“維護律法森嚴,確保地方安穩,不是在位置上發號施令,動動嘴皮子就行了。”
“普羅大眾想要的很簡單,就是一個有奔頭的日子,使得他們辛苦勞作下,能養活好一家老小,能將日子給過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恰是這種簡單的願望,卻是眼下最為奢侈的,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其實是值得我等深思的。”
“軍事說的沒錯。”
諸葛亮點點頭道。
其實在過去這段時日,他一直都想的很多,也是這樣,使諸葛亮直麵了過去他不願直麵的事。
曹操固然可恨,畢竟在過去,他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但是這世上可恨的,真就隻有曹孟德一人嗎?
在過去,諸葛亮沒有去直麵此事。
因為年少時的經曆,讓他心中有了答案。
但現在卻不得不想這些了。
“這其實不是詡講的,而是公子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