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林登萬早就想將收複整個北境的計劃列上日程表了。
即使整個大陸的北方,仍然有大片沒有探明與開發出來的區域,但僅僅是已知的這一部分,都完全可以稱得上是物產豐富了。
銅鐵金銀,煤炭錫礦。
幾乎所有在這個時代需要用的到的原材料,都在北境有所出產。
而森林,平原,耕地,牧場這些農牧業的基礎這裡更是應有儘有。
現在的北境發展已經走上了快車道,林登萬當然不想再讓這大片的土地,繼續被隔絕在安全區之外。
甚至在他的規劃之中,這些土地仍然不是北境的極限,那些未被探索的區域才是更值得讓人在意的存在。
而現在已經開始修建的環安全區防禦工程,林登萬倒也不會將它們浪費。
他打算繼續將這些項目進行下去,就當作北境核心區的防禦底牌也好。
當然林登萬想要趕緊收複整個北境,也是有著安全方麵的考量。
雖然現在第二波屍潮已經快要被消滅乾淨了,但是根據現有的情報來推測,前文明在這片大陸上的人口肯定不會隻有這麼一點。
沒有人能保證不會再來第三波,甚至第四波複蘇的屍潮。
林登萬核心的邏輯還是和之前在野草穀時一樣,那就是在形勢緩和的時候,儘量抓住時間來發育,並控製更多的資源。
在這個逆天狠活層出不窮的世界裡,未雨綢繆是永遠不會錯的一件事。
在最近的作戰計劃討論之中,北境的各級指揮官和林登萬共同決定了兩條進軍路線。
第一條路線是順著紅葉城向西前進,一路最少要收複到灰鷹領為止。
而這樣的決定主要是為了灰鷹領的錫礦,同時這裡也可以與紅葉城互為犄角之勢,可以牽製住來自北部荒原的壓力。
隻要拿到了錫礦,那麼此時士兵們手中的槍彈,就可以再進行一次大規模的革新!
到時候,不僅子彈產量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而且還可以嘗試搞一下膛線步槍以及米尼彈這種東西。
同時,原來的灰鷹領伯爵,以及北境其他幾個剩餘的伯爵,也都同意了林登萬的另一項改造方案。
這便是林登萬之前和林汐提到過的,在北境各地,設立政務院分院,統管當地行政的方案。
這其實是等於直接將各地的分封權力,直接收歸到了北境中央所有。
從此之後,北境也就可以說是正式結束了,之前的以領地為核心的政治模式,這也讓他們從帝國的體係之中徹底剝離了出來。
而那僅有幾個人的貴族委員會的群裡,之所以可以這麼痛快的答應林登萬的改造方案,是因為他們在最初給林登萬投票的時候,便已經進行了轉型。
這些人已經從地方上的權力,躍升到了北境的核心圈層,比如說成為了央行領頭人的埃德蒙伯爵。
還有進入了工業生產體係的艾斯瑞爾伯爵後人,以及貝卡男爵。
當然也得算上進入了軍事體係的卡裡克伯爵。
這些北境的殘存領主,其實在之前算得上是競爭關係,但當林登萬建立起了更大的體係之後,這些人反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並且有了新公爵這個最大公約數。
從此之後,北境的權力遊戲規則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
領地頭銜將不再是人們所追捧的實際權力,更像是一種榮譽的稱號
而林登萬第二條進軍路線,則是直接從野草穀向西南出發,一直推進到拉登加湖沿岸位置。
在這條路線上,並沒有什麼重要的戰略據點,但是拉登加湖本身卻是一個溝通帝國境內的通道,如果想要將北境的影響力更好的投射到帝國,那最好要把這片巨湖給控製下來。
同時這片區域,也是北風河的南部支流主要流經的地方,農業發展條件非常良好,原本是北境最大的幾個牧場的所在地。
無論是為了更多的可用牲畜,還是豐富北境人民的餐桌,這條路也是必須要拿下來的地方。
同時拉登加湖還通過拉登加灣直通西部海洋,如果北境想要建設海軍的話,這片湖泊當然也是要拿在手裡的。
在確定好進軍的路線之後,北境那磅礴的生產力便再次有了確切的目標,嶄新的軍備正在源源不斷的從工廠中被生產出來。
在輝格礦場附近的列車生產工廠之中,林登萬正欣喜的看著麵前的這台全新的機械。
他終於再一次看到了一件自己所熟悉的東西,那便是履帶!
這是北境的第一批“工程師”們,在遺跡核心的指導下,通過改進列車設計,而的得到的一款履帶車。
不過從性能上來說,這東西實際上算是個失敗的設計。
它的大小並不大,履帶的傳動輪排布設計也不太合理,所以就導致了在運載不了多少貨物的情況下,速度還很慢。
甚至那些騾馬正常走路的速度,都可以輕鬆的超過眼前這台魔能履帶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