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說彈藥的問題,鉛彈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無論是其重量還是較低的熔點,都意味著這玩意可以大規模生產,而且更容易塑形。
甚至可以直接使用高塔法,在塔頂加熱需要鑄造的鉛液,並使其通過模具,在自然下落的過程中,它便會呈現出液滴球體的模樣。
等這些液滴落入水池冷卻之後,撈出來稍加打磨便可以使用了。
但目前北境比較大的鉛礦還在灰鷹嶺境內,所以在收複那裡並建立安全的交通線之前,鉛彈暫時還是不用想了。
不過除了鉛彈之外,鑄鐵彈也是比較現實的解決方案。
在火繩槍剛出現的歐洲,當時甚至還用過打磨好的石丸當做火槍子彈呢
不過,林登萬現在之所以要親自動手,來給這幫北境的鐵匠們上培訓課。
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個世界的鑄造工藝似乎和自己想象之中有一些小偏差
火炮的生產尚且可以用翻砂鑄模的方式解決,但是林登萬想要的火槍槍管,卻讓北境的鐵匠們沒了辦法。
這個世界的鐵匠,既然能鑄造出十字弩的弩機構件,但卻搓不出鐵管?
這屬於是千裡之行,崩於足下了啊!
其他的問題林登萬這個紙上談兵的家夥或許解決不了,但是這個古法火槍槍管的問題,林登萬還真就知道怎麼解決。
於是他便花了時間,專門讓工匠們打造出了一個有“u”型凹槽的鐵砧,同時還特製了球麵錘和凹麵錘。
之後便是將提前預備的長條鐵板放在鐵砧上方,不斷的捶打其中間部位,在“u”型凹槽的作用下,燒紅的鐵板開始在林登萬的重錘之下逐漸下陷。
捶打,加熱,捶打,加熱。
這是任何金屬加工都必須要經過的步驟。
在這樣的捶打之下,那鐵板開始逐漸的卷曲了起來,這時候林登萬便用上了之前準備的凹麵錘。
經過不斷的塑形之後,剛才的鐵板終於在林登萬手中,變成了一根未經打磨的粗糙鐵管,嚴絲合縫,剛好滿足火槍的要求。
而葉蓮娜也正好是在這個時候過來的。
當林登萬將手中已經冷卻過後的鐵管,呈現在眾鐵匠麵前的時候,他們無一不發出了嘖嘖稱奇的讚歎之聲。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林登萬的鑄造工藝有多麼精巧,像他這樣臨時突擊了幾天的半吊子,在那些老輩子鐵匠們看來,手藝還不如學徒工。
但這個思路卻是這麼多鐵匠們從未想到過的
有的時候技術進步的關鍵,還真的就是取決於某些從業者突然的靈光一閃。
而林登萬,就是將這早就在地球出現過的靈光一閃,給帶到了這個世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