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境大軍正準備繼續向南推進的同時,國都附近平靜的局勢也開始發生了變化。
元老院所推出的新皇帝人選,不僅僅是讓貴族和林登萬感到困惑不解,同時也深深的震撼到了帝國軍。
因為即使是在篡位界之中,這樣的操作也還是太炸裂了一點。
先不說帝國本身就沒有教會參政的傳統,就單單說這教皇,又怎麼能夠去當皇帝呢?!
要知道在任何一個集體當中,權力更替本身其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但如果權力結構直接發生了變化,那這件事就不能算“正常”了。
一個政教一體的皇帝,貴族和元老院又該如何限製他的權力?
帝國軍又該服從哪一套指揮體係,難不成將來他們都要變成教會的私兵,聽從那些神棍領導嗎?
這合理嗎?
但如果單單這樣法理上的糾結,還不至於讓帝國軍立刻有所動作,更要命的事情還在於教會後邊的操作。
在新任教皇瓊恩當選帝國皇帝的同時,他還下令說,要將地方上的財稅權力收歸於教會。
包括軍費支出細則在內的所有開銷,將由教會統一管理。
這裡邊甚至規定了軍械采購,糧餉發放的錢,全部得過教會的手!
而這就意味著,帝國軍背後的金主,那些元老和貴族們,從此竟然要被這群神棍給奪了財權?!
誰指揮軍隊,誰當皇帝,這些對於基層軍官和士兵來說,其實都是小事。
誰拿軍餉,能發多少錢,這對於士兵來說才是大事!
帝國軍在外邊四處打生打死,你們教會憑什麼拿住錢袋子!
難道說,將來弟兄們手裡能拿多少個銅幣,還要那些神棍點頭才行?!
要知道在以前,元老們可是直接把預算給到各軍團,讓軍團內部自主支配的。
這條命令簡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帝國軍們仿佛一夜之間就重拾了對皇帝的忠誠,立刻向國都擺出了進逼態勢。
同時,阿卡迪奧三世回歸的消息,也在帝國軍內部四處流傳著。
一時間,“清除叛逆,尊皇討奸”的口號響徹了帝國軍的陣地。
雖然阿卡迪奧三世還沒公開露麵,但是帝國軍士兵們仿佛已經認定了,自己這一趟進國都就是從龍之功,就是清君側啊!
在這樣的消息傳播之下,越來越多的帝國軍加入了對國都的包圍陣列,很快前線士兵的人數便已經超過了十五萬。
而教會軍一方在麵對十五倍於自己的兵力時,竟然絲毫不懼!
甚至瓊恩還命令他們主動出城迎戰,誓要剿滅國都外的這群“神敵”。
麵對這樣的情況,帝國軍的各位軍團長也不由發出了和林登萬一樣的感歎。
瓊恩,你遮沙避風了
帝國軍與教會軍的第一次接觸,在國都北門城外的一片平原上發生了。
帝國軍一方的兵力約為六萬人,這接近它們總兵力的四分之一。
在絕對的人數優勢麵前,帝國軍果斷選擇了分兵應對,這樣他們便可以在迎戰教會軍的同時,還能保持對國都的包圍態勢。
畢竟,帝國的一路部隊,就已經是教會軍六倍的數量了。
但雙方的差距還遠遠不隻是數量,在正式接觸之後,帝國軍才發現對麵這批“教會軍”,似乎和他們想象的有些不一樣。
在常人看來,能夠如此迅速控製國都的部隊,應該都是百戰精銳才對,他們肯定全副武裝,訓練有素,否則怎麼可能那麼快的擊潰國都城防軍?
但是在此刻,帝國軍麵前列陣防禦的,竟然是一支高矮胖瘦,男女老少不等,著甲率不足十分之一的“雜牌軍”?!
這些人甚至連統一的服裝都沒有,他們唯一能夠用來分辨彼此身份的,隻有手臂上綁著的白布罷了。
而從他們的裝束來看,這隻“教會軍”,仿佛是剛剛從國都的市民中拉出來的一樣。
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可以被輕鬆的看出之前的職業,有的是廚師,有的是馬夫,還有一些穿著女傭的服裝。
這也能稱之為軍隊?!
麵對這樣的敵人,帝國軍的指揮官也一下子有些摸不著了頭腦。
這樣的情況實在太過反常了,對於這些經驗豐富的老兵來說,他們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放鬆。
而是對方有詐!
不管怎麼說,這樣的部隊都是絕對不可能攻克城防軍的防禦的!
在如此詭異的敵人麵前,負責正麵接敵的將軍最終還是選擇,先派出輕騎兵進行騷擾。
隨著戰旗的上下翻飛,持短弓馬刀的輕騎兵從戰陣兩側飛馳而出,他們迂回接近著教會軍的隊伍,以防對方的射來箭矢與魔法。
但騎兵們似乎高估了這些“市民”的戰鬥經驗,一直到他們衝鋒到短弓的射擊距離為止,對方仍然沒有發動任何像樣的阻擊。
不僅如此,教會軍竟然連一點簡單的防禦陣型都沒有,這些市民就這樣呆呆的站在這裡,一臉無畏的看著向自己衝鋒而來的輕騎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