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軍大帳。
張飛和範陽對坐在桌旁。
張飛盯著眼前貌不驚人的年輕後生,思緒仿佛回到了十幾年前,第一次見到諸葛孔明時的情景。
那時候,他的大哥劉備,不也是和諸葛亮對坐在草廬之中,共論天下大事嗎?
當初,張飛對這種皮膚白白的年輕人很看不上,隻覺得徒有其表,有名無實。
但現在,張飛再次麵對範陽的時候,心中卻多了一層敬畏。
這種感覺,就是所謂的“後生可畏”吧。
“小軍師,如今伐吳在即,你可有什麼奇謀良策?”
張飛甕聲甕氣的說著,看得出來,他對待範陽的態度極為認真。
範陽端起麵前方桌上的水杯,沉思片刻說道:“坦白說,關將軍大意失荊州後,對我方的戰略發展,極為不利。”
“沒了荊州,諸葛丞相的隆中策論,便無法實施。”
張飛眯起眼睛,仔細思索著範陽的每一句話。
平時他都是瞪著眼睛,冷不丁的眯起眼睛,範陽看著感覺還有點怪怪的。
“是……可二哥已經不在了,這個時候再說這些,也沒有意義了。”
張飛輕歎了口氣說道。
“所以,陛下伐吳的決策是正確的。”
範陽說到這兒,張飛的眼睛再次瞪了起來,搶著問道:“兄弟,你仔細說說看。”
“伐吳的目的其一自然是為了給關二爺報仇雪恨,其二,是要奪回荊州這個戰略地區。”
“隻有把荊州的地盤先奪回來,才有機會平定天下,否則以目前的國情,大漢隻能偏安在蜀中。”
“到那時,再想伐魏伐吳,就難了。”
範陽說著,抬頭看了眼張飛,見他一臉讚許的目光看著自己,範陽不禁有些心虛。
其實以上觀點並非是他提出來的,而是很多後人,根據夷陵之戰最終的戰局,分析出來的。
他也不過是拾人牙慧,在張飛麵前故作聰明而已。
當然,範陽也並不是完全沒有自己的思考,從前他在讀三國演義也好,三國誌也罷,也有自己的分析。
譬如說如果張飛沒有被殺,會不會影響夷陵之戰的戰局?
譬如說諸葛亮、趙雲沒有鎮守後方,也跟著劉備作戰,會不會改變曆史走向。
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而現在,因為範陽的出現,範陽成為了即將爆發的吳蜀之戰最大的變數。
範陽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並且他已經改變了曆史的走向。
因為他的出現,至少張飛還沒有死,範疆張達也沒有投敵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