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武將班中大步走出一人,抱拳朗聲道:“主公,臣雖年幼,頗習兵書。願乞數萬精兵,以破蜀兵。”
孫權抬頭一看,此人正是孫桓。
孫桓字叔武,儀表堂堂,顏值過人。
此時他才二十四歲,為人聰朗,博學通達。
孫權因此稱讚他“宗室顏淵”。
“卿有何良策破敵?”
孫權問道。
孫桓拱手道:“臣有兩員大將,一員李異,如今在一線與劉備作戰。一員謝旌,在臣身邊。二人具有萬夫不當之勇。”
“待臣領兵與李異彙合,必擒劉備。”
孫權聞言,欣慰的笑道:“賢侄雖然英勇,奈何年幼,必得一人相助,方可領兵。”
這時,東吳大將朱然站了出來,拱手道:“主公,臣願隨小將軍同往,生擒劉備!”
孫權點頭同意,隨即命孫桓為左都督,朱然為右都督,發兵五萬,前去迎戰劉備。
……
此刻,劉備的大軍距離秭歸,不過數裡。
劉備當即下令,就地安營紮寨。
眼看即將要開始攻打秭歸,劉備這次提前找到了範陽,並且交代範陽好好休息,攻城之事就交給吳班等將。
範陽連忙謝過劉備的關心,隨即表示自己的身體早就好了,沒有大礙。
可劉備不許,無論如何也要讓範陽好好休養,不準他領兵出戰。
範陽無奈,也隻能答應下來。
看著劉備離開的身影,坐在營中的範陽恍然醒悟。
莫非劉備名義上是希望自己好好修養,實際上卻是不希望自己立功太多?
如果站在帝王的角度思考,一員將領的實力太強,功勞太大,勢必會功高震主,成為帝王的潛在威脅。
當年的韓信不就是這樣嗎?
因此,作為皇帝,必須要製衡手下將領的功勞。
如何製衡?
最好的辦法當然就是暫時不許範陽領兵出戰,而派其他的將領去立功……
範陽苦笑一聲,心說但願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吧……
想到這兒,範陽忽然想到了另一件事。
根據曆史進程,現在孫權應該已經派趙谘去麵見曹丕了吧?
曹丕……
想到曹丕,範陽忽然想起自己在沒穿越前,認識一個叫“從頭越”的網絡寫手。
這廝就曾經寫過一本以曹丕為主角的網絡小說。
範陽是完全看不下去,感覺這個作者簡直就是在胡編亂造,寫的純屬垃圾小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