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黃權主動來見劉備,請命率領水軍,駐守長江北岸,以防曹魏。
劉備應允,當即,黃權帶領水軍北上,離開秭歸。
範陽也沒閒著,命人找來熟悉當地地形的向導官,以及能工巧匠,令其製作出一張巨大的沙盤。
他還要求,沙盤上務必清晰的標注出幾個重點城池的坐標,以及長江和南北流域走向,河流分支,山地平原等等……
工匠和向導官領命而去。
而範陽則一個人獨自在營帳中看著羊皮地圖,久久的沉默不語。
他在腦海裡此刻正在複盤“前世”的夷陵之戰。
其中隻要避開幾個導致戰爭失利的關鍵節點,就可以改變曆史命運。
而孫桓……
範陽的目光露出一絲殺機!
此人斷不可留!
雖然說在正麵戰場擊敗孫桓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但孫桓畢竟有著孤軍截殺劉備,差點將漢昭烈帝生擒的戰績。
可見這個人並不簡單。
範陽對孫桓的評價,是孫桓像一隻狡猾的小狐狸。
他的戰鬥力雖然不強,但他的嗅覺十分敏銳,善於隱忍爪牙。
一旦給他抓住機會,他往往會迅速的出手,給敵人致命一擊。
至於朱然,範陽倒是覺得此人是一個獨當一麵的將才。
能收為己用那是最好,不能收為己用,再殺不遲。
隻是那樣就可惜了一個大將之才了。
孫桓,朱然。
這兩個人都是即將與範陽交戰的對手,也都是大將之材,可範陽對他們的態度卻截然相反。
為什麼會這樣?
簡單來說,孫桓必死的原因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他姓孫!
即使範陽想放過他,劉備也不會放過他。
想著,範陽忽然起身,他還有另一件事,要去麵見劉備。
……
兩日後,劉備下令,向夷陵進軍!
“夷陵之戰”還是不可避免的即將發生。
範陽與關興張苞,跟隨在劉備身邊,眾將軍呈一字隊形,身後是五萬大軍,旌旗蔽日,聲勢浩蕩。
為什麼是五萬?
範陽在此番出征之前,找到劉備,並提出將大部隊數十萬軍,駐紮在秭歸的想法。
劉備開始並不解其意,範陽解釋道,兵力越多,往往越是麻煩。
五萬人每天所需的糧草,和十萬二十萬不是一個概念,如果大部隊全部出動,糧草消耗巨大不說,進兵速度也一樣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