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劉備半晌不說話,諸葛亮也明白這番話並不是劉備最想聽到的。
但是沒辦法,為了中興漢室的長久之計,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上看,眼前三足鼎立的局麵絕不能破。
一旦東吳被滅,曹魏便有機可乘,不僅如此,大漢也必將陷入戰爭的泥淖中,國力被消耗殆儘,那個時候極有可能會給曹魏製造出一統天下的絕佳良機。
那季漢忙了這麼久,反而被曹魏漁翁得利,這是諸葛亮所不希望看到的。
“陛下,還記得臣在赤壁之戰前,對陛下的那番話嗎?”
諸葛亮語重心長的望向劉備問道。
劉備微微一怔,隨即輕輕點了點頭。
諸葛亮點頭道:“當時臣派了雲長去守華容道,之所以如此,是有意叫雲長做個人情,釋放曹操,因為鼎足之勢即將達成,這個時候曹操命不該絕。”
“一旦給了孫權可乘之機,將會對陛下統一天下的形勢極為不利。”
“而眼下的形勢,也是如此。”
劉備聞言,久久的陷入沉默。
範陽和馬良也都沒有說話。
範陽在思考諸葛亮這番話的底層邏輯。
諸葛亮的話有沒有道理?自然是有道理的。
其中一些事,範陽也隱隱的思考到了,但他還沒有主動提出來時,沒想到被諸葛亮給搶了先。
戰爭其實最忌諱曠日持久,同理,滅吳之戰也一定會消耗大量的時間。
時間越長,消耗的錢糧越多,國家的負擔越重,百姓的負擔也重。
這就是所謂諸葛亮出師表中的“益州疲弊”的含義。
剛剛諸葛亮在說到“國力疲弊”的時候,範陽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出師表中的“益州疲弊”,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
雖然範陽曾經和劉備定下了一年之內滅吳的約定,但兩個人其實都明白,一年之內恐怕不能順利滅吳。
範陽要做的隻是全力以赴,至於成敗就交給老天,讓天意來定奪。
至於星彩,範陽也有信心讓劉備看到他的真心,一年以後,劉備豈能真的棒打鴛鴦?
那麼做無疑讓自己這個得力之臣感到“寒心”,劉備是何許人,這麼多年以來,他做的事都是籠絡人心,什麼時候乾過丟失人心的事兒?
因此,範陽嘴上不說,但心裡也明白,所謂“一年之約”到最後就算完不成任務,劉備也不會為難自己,更不會棒打鴛鴦。
真正委屈的人,隻有劉禪而已……
說回正題,季漢如果真的用一年甚至多年,來剿滅東吳,會不會造成國力疲弊?
答案是一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