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建安風雲之諸強爭衡之變局_漢末:家父袁紹,足矣一手遮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漢末:家父袁紹,足矣一手遮天 > 第179章 建安風雲之諸強爭衡之變局

第179章 建安風雲之諸強爭衡之變局(1 / 1)

建安八年的夏日,驕陽似火,蟬鳴陣陣,各方勢力的角逐愈發激烈,局勢愈發波譎雲詭,猶如棋局進入中盤,每一步落子都關乎生死存亡。

曹操在許都的兵器坊內,親自檢視著新鑄的兵器。

寒光閃爍的利刃、強弩暗箭,彰顯著曹軍的雄厚武力。

荀彧與司馬懿伴其左右,二人雖表麵平靜,暗地卻仍在較勁。

荀彧提議曹操選派賢能官吏赴屯田之地,推廣新的農耕之法,確保軍糧的長期供應,以仁義之政養百姓、固根基。

司馬懿則主張利用新兵器的威懾力,對荊州采取小規模的試探性攻擊,打亂劉表與東吳的聯盟部署,在實戰中檢驗兵器效能。

曹操權衡再三,決定雙管齊下,一麵派能吏去屯田區,一麵命張遼率輕騎擾襲荊州邊境,掠奪物資、偵察敵情,同時檢驗新兵器實戰性能,一場小戰拉開序幕。

荊州這邊,諸葛亮得知曹軍動向,立刻調兵遣將。

關興、張苞請纓出戰,諸葛亮應允,同時派遣老將黃忠、魏延從側翼策應,以防曹軍突襲。

關興、張苞年輕氣盛,初戰告捷,繳獲了部分曹軍的新式兵器,這讓他們心生驕縱,對老將們的勸告置若罔聞。

在隨後的一場遭遇戰中,曹軍憑借新兵器的威力,讓關興所部陷入困境,幸得黃忠及時救援,才得以脫險。

戰後,諸葛亮召集諸將,嚴厲斥責了關興、張苞的冒進,責令他們向老將們致歉,並罰二人在軍中立下軍令狀,若再犯軍規,軍法處置。

這一舉措讓軍中氣氛略顯凝重,但也讓諸將意識到團結協作的重要性,荊州軍開始更加嚴謹地操練,研習應對曹軍新兵器之策。

袁譚在青州與鮮卑使者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後,開始整軍經武。

他親自督導軍隊與鮮卑戰士的聯合訓練,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作戰習慣導致內部摩擦不斷。

袁譚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協調各方關係,他采納謀士的建議,設立軍法官,嚴明軍紀,對違反者嚴懲不貸,逐漸讓軍隊走上正軌。

同時,他在青州廣納賢才,興辦學府,不僅教授儒家經典,還傳授兵法謀略和實用技藝,吸引了周邊郡縣的眾多學子前來投奔,一時間,青州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但袁譚也深知,曹操和其他勢力不會坐視他壯大,於是他一邊加緊訓練軍隊,一邊派使者與周邊的小勢力聯絡,試圖構建一個穩固的聯盟,以應對即將到來的大戰。

東吳孫權在加強江防的同時,努力緩和與世家大族的關係。

他下令降低對一些世家的商業稅賦,開放更多的貿易口岸,換取他們對軍事建設的支持。

呂蒙則在軍中推行新的水戰陣法,結合從曹軍俘虜處得來的情報,改進東吳水軍的作戰方式。

然而,內部的穩定尚未完全鞏固,又傳來山越部落蠢蠢欲動的消息。

孫權深知山越若與曹軍勾結,必將後患無窮,於是派陸遜率部深入山區,一麵武力鎮壓山越的反叛勢力,一麵采取懷柔政策,招撫願意歸順的部落,給予他們土地和生活物資,試圖化敵為友,將山越的力量納入東吳的統治之下。

陸遜憑借其卓越的智謀和軍事才能,逐漸在山區站穩腳跟,與山越部落展開了一場漫長而微妙的周旋。

蜀地劉璋在法正的多次勸諫下,終於下定決心對軍隊進行部分改革。

他任命一些年輕將領擔任要職,裁汰了部分老弱殘兵,同時加強了對軍隊的訓練管理。

然而,這一舉措引起了一些老將的不滿,他們在暗中串聯,對劉璋的政令陽奉陰違。

法正察覺到這一情況後,建議劉璋恩威並施,一方麵對支持改革的將領和士兵給予豐厚的賞賜,另一方麵對違抗軍令的老將進行嚴厲懲處,以儆效尤。

劉璋猶豫不決,擔心徹底得罪老將們會引發內亂,但在法正的苦勸下,還是對幾個帶頭違抗軍令的老將進行了降職處分,這使得改革得以艱難地繼續推進。

同時,劉璋派使者前往漢中,試圖與張魯修好,以穩定蜀地的北方邊境,避免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

張遼在邊疆成功化解匈奴騎兵的挑釁後,深知和平隻是暫時的。

他一方麵加強與當地少數民族部落的貿易往來,用中原的糧食、布匹換取他們的良馬、皮毛,增進雙方的友好關係。

另一方麵,加緊修築防禦工事,在邊境線上布置了多層防線,嚴陣以待可能到來的大規模入侵。

曹操對張遼的表現頗為滿意,但仍不時派使者前來視察,這讓張遼深感壓力。他在給曹操的書信中,詳細闡述了邊疆的形勢和自己的防禦策略,同時請求曹操增派援軍和物資,以應對日益緊張的局勢。

曹操在考慮再三後,決定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前往邊疆,歸張遼指揮,同時撥付了大量的糧草和兵器,這讓張遼在邊疆的防禦更加穩固。

隨著時間的推移,建安八年的秋天悄然而至,金黃的樹葉紛紛飄落,仿佛預示著一場更大的變革即將來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爹媽賣房子跑路,我隻能與鬼同居 滿朝文武吃大瓜,公主崽崽被寵瘋 老魏講恐怖鬼故事 盜墓兩小無猜 輪生緣 短篇靈異故事彙 港城尤物 皮物:我的舍友被變成了皮! 三國:本想做忠臣,為何逼我造反 我在古代當鎮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