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高度競爭且信息爆炸的社會裡,“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成為了眾多家長心中的執念。於是,許多家長在孩子尚年幼,對世界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就急切地為他們鋪設起所謂的“成才之路”。不管孩子是否真心喜愛,也不顧孩子的承受能力,一股腦地將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才藝培訓班、興趣輔導班。從優雅的鋼琴、靈動的繪畫,到充滿活力的舞蹈、鍛煉口才的演講班,家長們仿佛堅信,孩子學會的技能越多,未來就越能出類拔萃,在人生的賽道上就能一路領先。
然而,家長們似乎忽略了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孩子在學校裡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其實,家長隻要儘到督促孩子認真學習、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和支持這些基本責任就已足夠。
如果孩子恰好對某方麵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天賦,比如對數學有著超乎常人的敏銳思維,對文學有著獨特的感悟能力,那麼家長全力支持孩子去深入學習,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學習資源和環境,確實能讓孩子在擅長的領域發光發熱,畢竟多學一點知識和技能,對孩子未來的發展是有益無害的。
但要是孩子對家長所安排的學習內容毫無興趣,甚至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那麼強行逼迫孩子去學習,結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學習是一個需要孩子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過程,就如同隻有饑餓的人主動去尋找食物,才能真正品嘗到食物的美味一樣,學習也隻有在孩子主動渴望知識的情況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正如那句俗語所說,無論多麼優秀的老師,也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同樣,也撬不開緊閉的腦門,強迫之下的學習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成績,還可能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在我看來,教育孩子就像是培育花朵,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和生長節奏。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意願,發現並嗬護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他們提供適宜的成長環境,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塑造孩子。隻有這樣,孩子才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茁壯成長,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彩。
最近,我在刷抖音的時候,偶然間看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且引人深思的小視頻。視頻中的一位父親,正侃侃而談,講述的正是大家都極為關心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這位父親回憶起兒子上高中時的一段經曆。那是一次開學到學校報到的日子,父親敏銳地察覺到兒子的狀態似乎不太對勁,兒子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和不安,步伐也顯得有些沉重。
出於對兒子的了解和關心,父親並沒有直接指責或質問,而是放緩了腳步,溫和地詢問兒子:“兒子,你是不是不想去上學呢?”
兒子聽到父親的問話,先是愣了一下,眼神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後吞吞吐吐地回答道:“俺爸,去上學也行,不去上也行。”
聽到兒子模棱兩可的回答,這位父親心裡明白,兒子在上學這件事上可能真的有自己的想法,或許是在學校遇到了什麼困擾,又或許是對學習失去了熱情。
於是,這位父親陪著兒子繼續往學校走去。在這一路上,他始終默默關注著兒子的情緒變化。隻見兒子低著頭,雙手插在口袋裡,腳步緩慢而沉重,臉上寫滿了難過和低落,原本充滿活力的眼神變得黯淡無光,完全沒有了往日的朝氣。父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知道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不能再讓兒子在不喜歡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和精力。
到了學校之後,這位父親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帶著兒子找到了校長。校長的辦公室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辦公桌上,氣氛顯得有些嚴肅。這位父親表情嚴肅,語氣堅定地對校長說:“校長,我們不上學了,麻煩你把學費退給我們吧!”
在說這話的同時,他還特意留意著兒子的表情。隻見兒子原本沮喪的臉上,不自覺地露出了一絲笑容,眼神中也有了些許光彩,顯然是讚同父親的決定,這讓父親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校長聽了這位父親的話後,感到十分驚訝,不禁扶了扶眼鏡,問道:“你家裡有幾個小孩呢?”
這位父親如實回答說:“家裡就這一個孩子。”
校長聽了之後,皺了皺眉頭,語重心長地勸說道:“以你家這樣的條件,孩子怎麼可以不讓他上學呢!就算孩子現在不想上學,也得硬逼著他把高中讀完呀!畢竟,現在這個社會,沒有學曆可不行,以後找工作都困難,你要為孩子的未來考慮啊。”
這位父親耐心地解釋道:“校長,我也知道上學的重要性。但是我家孩子不喜歡上學,他的心思根本沒放在學習上麵,而且對上課有一種強烈的抵觸情緒。在這種狀態下,就算逼著他在學校,他也隻是人在曹營心在漢,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我覺得不如就讓他退學,去嘗試一些彆的事情,說不定能找到適合他的發展方向,激發他的潛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終,校長在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和這位父親的想法後,雖然有些無奈,但也理解這位父親對孩子的良苦用心,還是把學費退給了他們。
孩子休學回家後,這位父親深知不能讓孩子就這樣無所事事地虛度光陰,必須要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培養他的責任感和獨立能力。於是,他經過深思熟慮,帶著孩子來到了東海。在這裡,他們接觸到了水晶這個行業,並開始嘗試乾起了直播帶貨。
一開始,年僅十六七歲的孩子對這個陌生的領域充滿了恐懼和不安。他站在鏡頭前,雙手不自覺地握緊,眼神中充滿了緊張和害怕。他害怕麵對鏡頭,害怕與觀眾交流,甚至不敢去嘗試。這其實是很正常的,畢竟孩子年齡還小,麵對一個完全陌生的挑戰,會有所畏懼是人之常情。
這位父親並沒有因為孩子的抵觸情緒而生氣或著急,而是輕輕地拍了拍孩子的肩膀,耐心地開導著孩子:“兒子,不管做什麼事情你都要去嘗試一下,隻有勇敢地邁出第一步,你才能夠知道這件事適不適合自己,喜不喜歡這項工作。如果你不喜歡,我們隨時可以放棄,就當去那裡旅遊了一圈。你是一個男子漢,要學會勇敢地麵對挑戰,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敢於嘗試才行。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
在父親的鼓勵和引導下,兒子最終鼓起勇氣,答應去試一試。到了東海之後,便和相關方麵簽了一年的合同。沒想到,進入直播間堅持乾了一年後,兒子卻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覺得自己不太適合這份工作,便選擇了離開。
回到家裡後,兒子並沒有閒著,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興趣所在。他發現自己對遊戲裝備很感興趣,於是他在網上打包了一些遊戲裝備,憑借自己的努力居然也掙到了一點錢。雖然錢不多,但這讓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能力。
就這樣,在孩子18歲生日那天,這位父親付了首付貸款,為孩子買了一套房子。寬敞明亮的新家裡,父親拉著孩子的手,語重心長地對孩子說道:“兒子,你已經18歲了,從法律上來說,你已經是個大人了。大人就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套房子是你的,以後你要自己去掙錢還房貸。你要知道,許多和你一樣大的年輕人,都還在為了買房子而努力奮鬥,而你現在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房子,這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但是,這份驕傲背後,是你要承擔的責任,你要好好努力,對這套房子負起責任來。你要學會理財,合理規劃自己的收入和支出,為自己的未來做好打算。”
從那以後,孩子便開始積極地想辦法掙錢還房貸,他時刻提醒自己要承擔起這份責任。他重新回到直播帶貨的行業,不斷學習和探索,研究市場需求,改進直播技巧。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不斷地成長和進步,他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在直播帶貨方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收入逐漸穩定下來。
這位父親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值得我們稱讚和學習。與那些每天對孩子嘮嘮叨叨,把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強行灌輸給孩子的家長相比,他更懂得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那些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隻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比如有些家長看到彆人家的孩子學鋼琴,就不顧自己孩子的興趣,也給孩子報鋼琴班,孩子不喜歡,學起來痛苦,家長也跟著生氣,最終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還有一些家長,因為要外出打工,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便把孩子丟給家中的老人照顧。在外麵辛苦打拚掙了點錢之後,他們就覺得自己虧欠了孩子,於是便用錢來彌補這種虧欠,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往往會讓孩子養成不勞而獲、揮霍無度的習慣,無論年齡多大,都缺乏責任心,不懂得珍惜和努力。比如有些孩子拿著父母給的錢,肆意購買奢侈品,追求物質享受,卻從不考慮父母掙錢的辛苦。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們必須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隻有讓孩子在實踐中去體驗、去嘗試、去麵對困難和挑戰,他們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身上的責任,才能不斷地成長和進步。
我們不能一味地給孩子錢,讓他們去揮霍,去花天酒地,因為這樣隻會讓孩子迷失方向,走上錯誤的道路。比如有些富二代,因為父母的溺愛和放縱,整天遊手好閒,最終一事無成,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凡是作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將來能夠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他們也擔心自己在百年之後,孩子無法獨立麵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獨立的人,讓他們具備養活自己的能力,這樣作為父母的才能放心地離開,沒有牽掛。
視頻裡的這位父親還分享說,他的孩子如今已經有了女朋友。對於兩個年輕人之間的事情,他從來不加乾涉,而是把選擇和決定的權力放給孩子。他對自己的兒子說:“你現在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你就是一家之主,可以做出一切決定,你的金錢自己隨便支配。我相信你有能力處理好自己的生活和感情問題。當然,在和女朋友相處的過程中,你要學會尊重對方,理解對方,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感情是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去經營的,希望你能珍惜這份感情,和她一起成長。”
這樣讓孩子承擔責任的教育方式,不僅讓孩子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成長,也讓作為長輩的自己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獲得了輕鬆自在的狀態。
如果我們總是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什麼事情都替孩子解決,那麼孩子就永遠不會有承擔責任的意識和能力,他們的未來也可能會麵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
所以說,放手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讓他們在自由和獨立中,去探索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想,教育孩子是一門深奧的藝術,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性格、興趣和天賦。作為家長,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和模式去要求孩子,而應該因材施教。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要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和支持,讓他們在嘗試和犯錯中學習,在挫折和困難中成長。同時,我們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明白這個道理,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在愛的陪伴下,茁壯成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喜歡退休後的每一天請大家收藏:()退休後的每一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