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或是身處忙碌的工作場所,又或者是在各種社交圈子裡,經常都能聽到有人發出無奈的歎息,抱怨著這個世界實在是太不公平、太不合理了。當聽到這樣的抱怨時,我們心裡難免會泛起一絲疑惑,不禁想問:他們為什麼會如此感慨呢?
其實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大多數情況下,是因為他們自身的利益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損害。比如說在職場上,有些人日夜操勞,為了項目加班加點,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可最後成果卻被那些投機取巧的人輕易搶走,榮譽和獎勵也與自己擦肩而過;又或者在感情生活裡,真心實意地對待對方,為對方付出了全部的愛和關懷,卻遭到了背叛和傷害,被無情地拋棄。因為這些令人痛心的經曆,他們的內心滿是傷痛和委屈,像被烏雲籠罩一般,在這種情緒的驅使下,自然而然地就覺得這個社會沒有做到公平公正,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然而,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並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公平與不公平。就像老祖宗們常說的那樣,有因就有果,這就好比農民伯伯在田地裡辛勤耕種,春天種下善良的種子,經過悉心照料,秋天就會收獲豐碩的善良果實,這就是所謂的善因。可總有人會滿臉疑惑地反駁說:“我一直以來都本本分分,心地善良,與人為善,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為什麼到最後生活還是過得不如意呢?相反,有些人做了那麼多壞事,坑蒙拐騙、不擇手段,卻依舊活得瀟灑自在,逍遙快活,住豪宅、開豪車,享受著優渥的生活,這又該怎麼解釋呢?”
彆著急,且聽我慢慢給你剖析其中的道理。這個世界其實是非常平衡的,就如同自然界那精妙絕倫的生態係統一樣,如果失去了平衡,很多現象就會像泡沫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如說,沒有了光明,黑暗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因為黑暗和光明本就是同一個空間裡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的兩種不同現象,就像白天和黑夜,沒有白天的對比,又何來黑夜之說呢?再從人的生命角度來看,正是因為我們擁有了生命,才會不可避免地麵臨死亡。如果從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又怎麼會有死亡這一概念呢?而沒有死亡,又哪來的來生呢?這種奇妙的現象,其實在詩歌、詞賦等文學作品裡也有著深刻的體現,它的本質就是因果論。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的每一個想法、每一次思考、每一個行為、每一句話語,不管是善念還是惡念,都是我們自己親手種下的“因”。就如同在命運的花園裡種下一顆種子,也許當時看不出什麼變化,但等到因緣成熟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會以某種方式回到我們自己身上。隻不過,每個人收獲“果”的時間和地點可能大不相同罷了。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間會給出最公正的評判。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當我們覺得自己是個好人的時候,其實這個“好人”的標簽往往是我們自己主觀認定的。我們不能僅僅憑著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就輕易判定自己是好人,而彆人是壞人。要知道,我們的整個世界,包括我們的身體、生活中的遭遇,都是由我們內心的想法和行為所塑造和決定的。我們的內心就像是一個神秘的指揮中心,指揮著我們的身體行動,影響著我們與周圍世界的互動,進而決定了我們會遇到什麼樣的人和事,會有怎樣的人生際遇。
仔細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常常心裡充滿了各種不滿呢?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人的穿著打扮不符合自己的審美,就會在心裡默默吐槽;在工作中,看到同事的工作方式和自己不一樣,就覺得不順眼;在生活裡,遇到一點小挫折,就開始抱怨命運的不公。一旦有了這種不滿的情緒,我們就很容易生氣,心裡像堵了一塊大石頭一樣,鬱結著一股氣,甚至經常頭疼,有時候感覺心口都堵得慌,連呼吸都不順暢。而且,當我們把這些不滿通過行動或者話語表達出來的時候,往往會給彆人帶來無形的壓力。這樣一來,彆人可能就會和我們對著乾,原本和諧的關係變得緊張起來。也就是說,我們的那些不順眼、不滿以及一大堆負麵情緒,就像一塊強大的磁石,會吸引更多負麵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不順的因緣一旦產生,就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引發一連串的反應,最終結出不順的果,這就是很多人覺得自己生命悲慘的原因——負麵因果鏈在暗中作祟。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港台劇,裡麵有一句經典的台詞:“開心也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這句話雖然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仔細想想,確實很有道理。我們的人生,滿打滿算也就3萬多天,在曆史的長河中,不過是短暫的一瞬。你想要收獲什麼樣的生活,就要看你種下了什麼樣的“因”。很多時候,幸福和痛苦都來源於我們無止境的期待。我們總是盯著那些已經失去的或者得不到的東西,心裡充滿了遺憾和不甘,卻忽略了身邊最珍貴的東西——其實就是我們正在擁有的一切。我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可以自由地奔跑、跳躍;我們擁有愛我們的家人,在我們遇到困難時給予溫暖的懷抱和支持;我們擁有知心的朋友,一起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珍惜當下,把握現在,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點滴美好,或許才是我們應該做的,這樣我們才能讓生命之花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
喜歡退休後的每一天請大家收藏:()退休後的每一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