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江南省會城市,自古以來就是大周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
在大周千年曆史中,金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繁榮的經濟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聞名。
論經濟地位,在大周帝國中,一直排在前三。
論文化政治地位,金陵稍弱,但也是前十存在。
總結,無論經濟還是文化,金陵都是大周帝國掌上的一顆明珠。
陽城距離金陵並不近,甚至若算距離,比去兩廣百獸門還要稍遠一些。
不過勝在江南水網發達,在離開陽城沒多遠,張明和幾名護院就上了一輛商船。
日夜兼程趕往金陵。
金陵城坐落在一片豐饒的土地上,城市建築風格充滿了古典與優雅的氣息,城牆高大而堅固,上麵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和曆史的烙印。
城市占地麵積極大,有人口百萬,依河而建,商貿發達。
自古代以來就是江南行省商業和文化的中心。
街頭巷尾充滿了熱鬨的人群,各式各樣的商店、餐館、茶館等鱗次櫛比,繁榮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你可以看到商人、文人、藝人等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在這裡交流、交易、娛樂,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
這幅畫卷,如今就生動的展示在張明一行人麵前。
隻是
如果目光隻看遠處,金陵給張明的第一感覺,相當不錯。
非常符合張明心中對古代繁華,熱鬨商業城市的認知。
但
若是稍微低頭,不說將目光放到多近,隻是看看自己乘坐這艘普通船舶停靠碼頭上的一幕幕。
封建時代最殘忍,最真實的一幕,古代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生活出現眼前。
碼頭。
碼頭上的建築物大多陳舊不堪,木質棧道破敗腐朽,沙石鋪就的道路坑窪不平。
雖然年久失修,但這些建築物和道路在艱難的承擔日益繁忙的貨物運輸和人們往來,不時嘎吱嘎吱聲響徹。
家畜的糞便和人類的垃圾混雜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狼藉的景象。
碼頭上來來往往多是腳夫和貨物,那些腳夫們是一群以苦力為生的人,每天承擔著裝卸貨物的重任。
然而,他們的生活卻異常貧困,常常麵臨著饑餓和貧窮的困擾。腳夫們穿著破舊的衣服,雙腳沾滿泥土,皮膚被陽光曬得黝黑。
他們用粗糙的雙手承受著沉重的勞動,每天搬運著沉重的貨物,卻隻能換來微薄的生活費。
他們雙腳疲憊地走在沙石混雜的碼頭上,饑餓和貧窮讓他們失去了希望和尊嚴,眼中毫無生機,仿佛隻是一具會搬運貨物的屍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