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王朝疆域廣闊,依據地理方位劃分為東西南北中六大區域,總計二十八州。
其中北方坐擁六州,南方轄四州之地,東方則包含五州,西方延展至十州之廣。
而中原腹地雖隻設三州,但其地域遼闊、繁華鼎盛,人口稠密程度遠超其他任何兩個區域的總和。
雖然如今因為戰爭等因素影響,中州三州繁華下降,人口流逝。
但其整體實力仍淩駕於單一區域之上。
說回正題。
北方六州緊密相連,共同構成了大禹王朝北疆防線,與無垠草原和蒼茫戈壁接壤。
北方六州又分彆是:燕雲州,涼州,並州,雪州,霜州,寒州。
六州地位彼此平等,並無高低之分。
隻是在燕雲州被張明攻下大半,又加之燕雲州府軍大敗。
燕雲州地位在六州之中陡然下降。
此刻。
燕雲州牧汪文山儒家浩然之氣鏈接州府護城青氣,施展儒家神通秘法。
與其他五州州牧交流。
說是交流,其實更應該叫做求援!
不過即使心中本意是求援,但也要尋一個時機開口。
六人皆是州牧,大禹頂尖人物,又適逢大禹內部世家豪強稱帝。
彼此免不了一番交換意見,尋求態度等等。
片刻。
待彼此對於大禹中原局勢交換意見,探尋各自立場後。
汪文山見時機差不多,緩緩步入正題。
“諸位,北方草原蠻夷新朝建立,諸位應該都聽到消息吧?”
一時間,所有人目光看向汪文山。
汪文山深呼吸,沉聲道。
“北方蠻夷是我等大患,必須儘早鏟除!”
“哼,汪文山,你什麼心思我們能不清楚?”
並州州牧不屑冷笑:“說白了,你不還是想讓我等聯合,幫助你對付那蠻夷新朝?”
麵對質疑,汪文山並未辯解,目光看向其他四州州牧。
“諸位都應該清楚,蠻夷新朝初建,根基不穩,國運猶如稚龍般脆弱。”
“倘若現在不予理會,待其國運穩固後再圖謀對策,那時我大禹子民再想有所行動,恐怕會事倍功半。”
“況且蠻夷本性野蠻無禮,若任其坐大,養精蓄銳之後,依照蠻夷天性,後果恐不堪設想……”
不語,眾人對視依舊不語。
並州州牧再度開口打破沉默:“好,你說的都對,那蠻夷新朝遲早要攻過來。”
“可是即使對方有所動作,首當其衝的也必然是你燕雲州,我等何必著急?”
“不如等對方真行動之後,我等在應對也不晚。”
汪文山麵上風輕雲淡,但心中早已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