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西山天文台。
高達百米的符文天文台,理論能觀測附近數光年星空。
可在天文台建好之後,張明眉頭就不時皺起,不時舒緩。
此刻,寂靜的天文台中。
“果然,運界隻是一個小世界,天圓地方,並不存在什麼宇宙星空,遨遊星際之舉。”
“所謂天外,不過是類似貼圖的光幕。”
“不,也許應該叫未知世界的世界投影!”
幾個月前,帝國成立一周年時。
實力對比滅天機一脈時,又強大幾十倍的張明,曾經嘗試過上天,觀測認識天地,遨遊宇宙星空。
可結果嘛
自然是遠離大地約三千公裡後,身軀仿佛受到某種屏障,越往上受到的阻力越大。
結合天機一脈祖地的異空間,張明判斷,三千公裡應該就是此界的天高。
在往上就是世界邊緣。
得知天隻有三千公裡,無法寸近後,張明無奈隻能將目光轉向大地。
而後花費數月時間測量大地,尋跡整個大地的邊緣,以及繪製世界地圖等。
經過測量,張明發覺運界天圓地方,在世界的邊緣是向下無垠,不可觸碰的深淵。
整體而言,此界世界麵積對比前世地球略大,約是地球表麵積的187倍。
大地共分五大洲,無數零星島嶼。
五大洲中,已經被張明命名為中洲的麵積最為廣闊,約是前世亞洲+歐洲之和。
在中洲之外,還有四大洲,張明依次給其取名東勝洲、西牛洲、南贍洲和北俱洲。
四洲大方位不同,彼此疆域有所差距,但並不太大。
又是花費月餘時間,張明觀測四大洲上文明發展,人種文化等。
驚訝的發現一些相同點。
其一,這些大洲之上皆有人類,雖然文化風俗因為地區差異有所不同。
但在人種,以及語言交流上卻大差不差。
人種還能勉強理解。
但語言方麵,張明就完全無法理解。
此界五大洲不同前世七大洲,前世七大洲人類足跡能遍布世界,是因為七大洲主要的幾大洲其實是相連的。
或者處於半相連狀態,中間大洲和大洲之間的距離,最近的地方不過幾十公裡。
但此界不同。
五大洲彼此都是獨立的個體。
彼此距離彼此之間的距離最近這也有近千公裡海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