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黃金時代》:祭奠、吊唁與感慨
走近蕭紅,認識蕭紅,感慨蕭紅。其實這部講述蕭紅人生傳記的電影起名叫《黃金時代》大概是種自嘲與期望吧。因為從片中我們看到按照蕭紅的意思,她在日本的那一段短暫的安逸日子是她自以為的黃金時代,而在這段黃金時代中她除了抱怨在日本人生地不熟之外也沒有什麼特彆的事好多說了。
隻不過拿這段時光和她整個人生的悲慘相比,這確實是她人生中比較美好的時期。可那是個不堪回首的時代,泱泱中華在國難當頭的災難困苦中掙紮。這是一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時代,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為國儘到一份應儘的義務,而且有誌青年們也都紛紛前赴後繼的為國捐軀著,這群人之中當然也有蕭紅的身影。然而我們看過電影之後,你不難發現如果一定要把國家大事強加於對蕭紅的話,未免太過分了。
因為蕭紅是一個極具文學天賦的經典文藝青年,她從出生開始,生命軌跡就注定了她的苦命與淒慘,注定了她從小會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永葆一份純真美好的天性。注定了她的文學作品會超凡脫俗豔驚四座,然而她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在文藝的祭壇上獻祭自己的生命,用她的堅韌不屈來飽經風霜,受儘磨難。可那是無所謂道德的舊中國啊!底層的人們僅僅為生存而活著都是那般饑腸轆轆。蕭紅在那種煉獄般的日子裡孤獨的叛逆著,我們或許能想象和形容她經受的所有淒苦蒼涼與驚心動魄,然而我們不願去多想。
而從電影中,我們總是能看到湯唯扮演著大肚子的蕭紅孤苦伶仃的樣子,最可怕的是這個孕婦似乎習慣了一個人大著肚子昏倒在任何一個淒涼的角落,習慣了把剛出生的骨肉送給彆人,送出人間。這完全不是一個女人一個母親的正常狀態,我隻能說她應該完全沒有一絲空心來像我們一樣來意識到這一切,因為她急需考慮的事就是接下來自己應該如何活下去。
可在那樣一個天昏地暗人畜同槽的時代,要堅持自由而叛逆的文青活法,還要珍惜她心中那純美的小清新,與其把這標榜成一份傲慢勇敢,倒不如痛心疾首批評蕭紅是如此不明智的糊塗與偏執,簡直是死裡作死啊。然而文人與文藝豈能為了苟全性命而泯然眾人?我想對蕭紅來說,俗套都是一種羞恥吧。當然,對文人與文藝來說,同樣應該忌諱恥於太超塵脫俗的空中樓閣,不過不管怎樣“不知羞恥”文人與文藝就像是塑料玫瑰,除了商業價值外,沒有生命,沒有靈魂。
最後蕭紅短暫的一生在一個國破家亡的日子裡淒涼辭世了,這種悲慘簡直就像無可奈何的看著那些倒在血泊裡的親人還被豺狼虎豹狠狠踩上一腳。你無法撕心裂肺的痛哭、呐喊摯情的釋放悲慟,也分不清是應該痛苦還是應該憤恨,究竟該如何是好,漸漸的世界一片空寂,麻木了。這真像片中畫麵裡,駱賓基大口滿嘴吃糖才感覺苦楚淚奔的場景。好一幕經典的場景啊!
總之,悲苦的蕭紅不知能讓多少人從那份天刑的獻祭中找到共鳴人性的傷痕美感。畢竟一直以來,文學藝術讓人類在自我認識的過程中自詡著生命的意義以及體現存在的價值。從事文藝是一種奉獻和犧牲,因為無論世界有多麼快樂文人總是苦的,隻不過時代不同其悲劇過程的經曆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