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鳴梁海戰》:從英雄苦歎到戰爭遊戲
這部精彩的《鳴梁海戰》讓我們身臨其境的重溫了曆史上這一場經典的傳奇戰役。朝鮮軍民在朝鮮民族英雄、抗日名將李舜臣的帶領下以少勝多、大破倭寇想必也是大家在看完電影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的熱議話題。
於此同時,韓國導演的高端水平也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打在那些中國抗日神劇導演們的臉上,讓觀眾深刻的認識到那種“手撕鬼子”的橋段是多麼的恥辱低級。當然,大部分抗日神劇導演的臉皮都勢必很厚,他們很明顯不會因為一部韓國電影而反思。他們隻會眼高手低的認為有錢的話他們也能拍,總之重點是錢。這真讓人感覺無聊、無奈、無力吐槽。
所以還是來說說反思吧,讓我們再回到《鳴梁海戰》那蕩氣回腸的片尾令人難忘的一幕,大夥都在為勝利歡呼,一臉凝重的李舜臣麵對慘烈的戰場卻歎息道:“如此這般血海深仇,該如何是好”。
是啊,從那場鳴梁海戰到如今已經過去了四百多年了,中日朝鮮半島這三方的國仇家恨雖然大局上很友好,但在民間卻已經變得千頭萬緒、錯綜複雜,讓人不禁擔心起時間似乎完全不足以衝淡“如此這般血海深仇”,難道我們還會通過血與火的戰爭來促進仇恨的化解、民族的融合麼?就像這部《鳴梁海戰》煽動性的強化著民族主義不單隻是為了電影的好看,還順便顯示一種摩拳擦掌的態度。
其實不妨用足夠理智的態度做一個客觀設想,如果四百年前日本鬼子真的成功的征服了朝鮮,進而順利的融合進中華民族的話,那麼“如此這般血海深仇”無需百年便可淡忘,因為曆史上朝鮮地區從高句麗王國對漢族政權的仇恨,到後來明末清初之際,滿漢之間那種屠城滅族的仇恨。包括日本鬼子和台灣人之間的仇恨,都因為強大一方軍事征服的勝利和文明文化的先進優越,而很快被人們迅速釋懷在曆史的長河中,而如果這種客觀設想成立的情況下就完全不會出現二戰的悲慘。
誠然曆史不容假設,不過以如今人類文明的發展程度,已足夠讓任何人都充分認識到野蠻的戰爭是應該被人類徹底忘懷的行為,可這種情況下,“如此這般血海深仇,該如何是好?”恐怕我們隻能寄托在中日朝鮮半島三方更多的經濟合作與文化交流上了吧。
而從曆史上無數血與火洗禮的戰爭,到現如今和平發展的經濟文化交流,這些同樣都是促進國與國之間融合的途徑,讓人很自然的想到:人類文明的發展進步讓戰爭、軍隊、將軍、兵器、在未來會怎樣。我想如果不出現外星人入侵的話,這些用來內耗的事物都會越來越趨向消失,或者遊戲化、娛樂化吧。這就像幾千年前我們的先祖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到了如今才真正認識到“國之大事,在對外睦鄰友好、和平穩定,內政長治久安為民謀福利…”
可人性中那爭強好勝的情緒,那熱血沸騰的英雄情懷,我們該何如安放呢,不如就把這一些交給電影和虛擬遊戲吧,比如投資參與拍攝製作拍像《鳴梁海戰》這般讓人拍手叫好的電影,或者你看完這些電影之後開始著迷那相關的曆史,你覺得意猶未儘就再去重溫或者新鮮體驗那些相關題材的電腦遊戲,讓那些昔日叱吒風雲的英雄們在你的鼠標鍵盤指引下,充分展現他們的英勇無畏,為你攻城拔寨,為你打倒日寇,為你統一天下。
直到你過癮疲倦了,你終究會感受到比起國仇家恨、以及狹隘的民族主義來,和平是多麼美好,是多麼意義重大。而那些在戰爭中湧現的英雄們,他們值得人們用文化消遣的方式來紀念,要是崇拜癡狂的話就愚昧而危險了。
最後,如果說戰爭對於人類來說一直都是遊戲的話,我們會發現古時候玩這遊戲的代價很大,人們玩不起也輸不起。後來人類發展到封建時代,物質豐富了之後,戰爭就成了位高權重者的遊戲,他們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無論輸贏他們的生命安危對前方將士們的痛苦和慘烈都是完全是天堂對地獄我無知無覺,這和你在電腦前,用鍵盤鼠標指揮大軍如出一轍,或許你還會喜歡那畫麵中撕心裂肺慘叫。總之,也就是說當年豐臣秀吉對他的侵朝大軍損兵折將的戰況,與你在虛擬遊戲中小輸了一場損失幾個大將的心情不會有太多差異吧。
喜歡不穩定觀影報告請大家收藏:()不穩定觀影報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