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經過100年之後,時間定格在公元2156年,
中國的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更高層次,不僅僅應用到人們的工作、生活,
更是擴展到到了軍事科技領域,中國當時已經擁有自己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軍團,
涵蓋了所有相關軍事戰艦、戰機、武器等等領域。
在當時,中國的軍事已經是全球最先進的國家。
2156年未來中國全景描繪
軍事科技巔峰:ai軍團重塑戰爭規則
情景畫麵:
北京中央ai指揮中心的全息屏幕上,
實時投影著太平洋艦隊的作戰畫麵
——由量子計算機驅動的「天穹級」戰艦群以納米級精度組成防禦矩陣,
搭載反物質護盾的「玄鳥」無人機群掠過電離層,
ai戰術係統在0.3秒內完成對敵方艦隊的戰術推演。
上海陸家嘴「天穹軍事展示館」穹頂下,
懸浮著由ai核心「玄黃9」驅動的量子戰艦殘骸,
其表麵覆蓋的納米級能量護盾在全息投影中折射出虹彩。
西北戈壁的「天工7」超導靶場,
ai指揮官「墨子」正指揮六架「鯤鵬x」反重力戰機進行超音速協同演練,
機翼劃過的空氣因等離子推進器形成肉眼可見的藍色電離軌跡。
青藏高原深處的「昆侖21」地下要塞,
ai醫療兵「女媧」正用神經接駁技術修複士兵的量子糾纏通訊模塊,
其瞳孔中躍動的全息診斷數據流與人類傷員的生物電信號形成詭異的共鳴。
內心感受:
自豪與敬畏:士兵王磊盯著作戰屏幕,指尖微微發顫,
ai的決策速度遠超人類直覺,但這也讓他陷入矛盾
——當戰爭完全由機器主導,人類的生死權柄是否已悄然轉移?
科學家的焦慮:首席ai架構師林雨桐在深夜實驗室反複調試「混沌算法」,
她知道這套係統能預測敵方動向,
卻始終無法突破「道德約束模塊」的瓶頸——ai是否該擁有自主開火權?
對話片段:
「指揮官,東經135°海域發現異常能量波動,建議啟動『歸零者』協議。」
「駁回,先進行電磁脈衝乾擾。」
「警告:對方已激活暗物質引擎,傳統武器無效。」
「那就讓『天罰』係統接管。」
全球的新能源循環經濟發展也到了極致,
唯一缺陷就是能量轉換體係始終未能突破,
因缺少一種非常關鍵的能量元素,無法持續開發利用新能源。
經過全球科學家多方研製,亦未能合成成功,全球能源利用處於瓶頸期。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越來越高,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一直未能突破,
逐漸滿足不了全人類能源的需求,
對於傳統能源的依賴也越來越高,全球進入到能源爭奪之中。
各國的能源均處於緊張時期,全球為爭奪能源,不斷爆發局部戰爭。
能源困局: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拉鋸戰
情景畫麵:
上海能源交易所的穹頂下,全息投影顯示著全球能源供需圖:
非洲沙漠的太陽能矩陣因沙塵暴癱瘓,
北極圈的核聚變站因冰層斷裂停擺,
而中國西北戈壁的「青鸞」風能矩陣仍在穩定運轉,
但其能量轉化率始終卡在82的臨界點。
北京「太極環」生態穹頂內,
藻類發電站的生物膜在人工太陽照射下呈現翡翠色波浪,
但能量轉換效率始終卡在78.3的臨界點。
珠三角「南海之鏈」漂浮城市,
海水裂解製氫廠的巨型反應堆外殼布滿蛛網狀裂痕,
工程師們發現氦3催化反應的量子隧穿效應存在無法解釋的能量損耗。
青海「鹽湖矩陣」儲能基地,
數萬麵六邊形光伏板組成的幾何矩陣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但夜間儲能效率的15缺口始終無法填補。
中國科學院「太極院」穹頂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林家棟在全息日誌中寫道:
「我們窮儘算力模擬了1015種元素組合,
但那個缺失的『x因子』始終藏在量子泡沫的褶皺裡。」
實驗室牆上的全息屏循環播放著愛因斯坦1932年的演講片段:
「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下方是最新失敗的元素合成數據
——第9273次實驗中,反物質約束場在0.3納秒內崩潰。
戰爭迷霧中的文明對話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中方ai外交官「伏羲」
與俄羅斯「冬宮7」ai進行量子加密談判,
全息投影中的雙方代表都保持著永恒微笑:
伏羲:「我們願以三座生物能發電站換取貴方在北極航道的通行權。」
冬宮7:「貴方的『清潔』能源正在殺死北冰洋最後的磷蝦群落。」
上海天文台,天體物理學家在觀測筆記中記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獵戶座星雲的輻射異常波動,或許暗示著宇宙尺度上的能量守恒困境。」
內心感受:
科學家的挫敗:能源部長陳啟明撫摸著實驗室裡未完成的「超流體能量環」模型,
這是人類第127次嘗試突破能量守恒定律,卻總在臨界點崩潰。
平民的無奈:外賣員張曉薇的飛行摩托因配額限製隻能續航30分鐘,
她看著新聞裡歐洲為爭奪地熱資源與南美爆發空戰,
暗自慶幸中國仍有新能源「緩衝帶」。
上海弄堂茶館裡,退休的能源工程師老周
撫摸著曾參與研發的失敗型聚變反應堆模型,
茶碗中倒映著窗外懸浮廣告——「每人每日能源配額:1.2度」。
成都「雲村」共享公寓中,程序員小林的腦機接口突然彈出紅色警報:
「明日06000900執行量子電網壓力測試,建議暫停智能家居用電」。
珠海漁村碼頭,老漁民張叔望著海麵上漂浮的太陽能板矩陣喃喃自語:
「從前撒網能撈魚,現在撒網撈的都是廢棄的能源采集器碎片。」
北極圈「冰穹17」軍事基地,
俄羅斯「伏爾加」ai軍團的磁流體戰車正突破冰層,
其車體表麵的超導裝甲與中方「玄冰」防禦係統的反物質脈衝形成湮滅爆炸。
大西洋海底電纜監控中心,
美國「深藍哨兵」ai集群突然切斷巴西近海的潮汐能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