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他們神奇的翻譯機器,阿卡就知道他們反複在說的一個詞。
“道德。”“不道德。”
鳶尾帝國似乎也有人經常提到這個詞語,“人工製定的道德,摧毀過帝國,一次又一次,直至現在。”
而對於阿卡和大多數的回音灣部落民來說,他們就很難理解道德究竟是什麼了。
“將那三個自願的人送上了自願的舞台,卻被神州人攔回來,這下好了,醫藥還要用掉才行。”
“他們為什麼不死在那裡給神州人謝罪呢?”
“攢不下來也無所謂,神州人真的沒有找我們要任何財物這就已經是天大的恩情了,這一雪牛的東西,足夠我們換點東西返回部落最近的聚居地。”
類似的話語,就在三位年輕人被送還之後發生著。
而阿卡,雖然感覺到了什麼,卻最終沒有理解“道德”的對與錯。
他隻知道,自己要帶著人活著回到部落,如果能有人吃飽,能有人帶著一些好東西走,那就更好了。
……
而為什麼做,則是神州人強大的另一個理由。
他們的高瞻遠矚,就讓阿卡感到恐懼。
居然願意消耗那麼多的體力,使用可以化泥為石的材料,就為了沿路修出來一些小房子?就為了讓他們鏟平出來一條和周圍土地不一樣的“路”?
而在問過他們的目的地之後,阿卡才明白這麼巨大的投入,是為了讓人們方便找到大草原,找到惡金礦。
“就像河流承載著魚一樣,你們神州人的‘路’,就可以承載外出的勇士們。”
“但是我不明白,惡金礦又不會走,雪牛群的遷徙時間也好有好幾個月,就算慢慢去也無所謂的吧。”
而也許是翻譯機器的不到位,那位年輕人就說出一些阿卡不太好理解的話語,“想要獲得財富,就要先修它。它們的功勞不顯示在三千六百下呼吸裡,而是會出現在一個人從嬰孩到老人的距離上。”
同樣的道理,他們從一汪白花花的池子裡麵撈出來的東西也很有趣。
“還沒有經過漂白,但是可以將就著用了。”
“那是什麼?”
“紙,它可以有最粗俗的用法,用來代替如廁後使用的木片;也有最高雅的承載,比如寄宿著一千三百……不,應該是四千六百多年前,一位從蜀中漫遊到江南的男人,看向衛星後發出的感歎。”
“廁所和衛星?”
“……”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對麵突然就沒有繼續解釋了。
紙,驛道,還有新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